当前位置:首页 改装/赛事 特别报道 正文

职业车手的摇篮 和程丛夫体验卡丁车

收藏 (0条) 举报/纠错

● 亲自体验卡丁车

汽车之家

  好奇害死猫,越是听到这样的形容,越是按耐不住想要尝试一下,来不及等车队的车子空闲下来,我就恳请技师为我找到了一辆老款的退役赛车,迫不及待想要去体验一下。由于车型、发动机型号的差异,我可能无法体会到全部27马力爆发的感觉,但也能大概体验个八九不离十。要不然你以为我大老远带着赛服、头盔过来是为了啥?

汽车之家

  穿戴齐备,车队的主力车手带我到赛道入口介绍赛道、赛车的特点及注意事项。然后我就坐在了一直期盼已久的竞技卡丁赛车里。作为一名普通爱好者,可能无缘体验F3赛车的驾驶体验,但现在有一个能与之媲美的“小魔鬼”在我面前,不去深度体验一下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在之前参加房车赛时我体验过持续1.5G、峰值1.7G的横向加速度,面对眼前这个传说中2-3G的不可思议,心中充满了各种猜测和期盼。

汽车之家

  二话不说开出去赛道,希望固定在头盔上的GoPro摄像机能尽量将我的视觉感受传递给大家。首先是赛车的转向很轻盈,响应很迅速。赛级球头轴承连接和高强度竞技车架在这里应该功不可没。虽然赛车没有变速箱,只是一个挡位,像是踏板摩托车的声音听上去不是很“高大上”,但在长直线上转速拉起来的时候,二冲发动机的高亢歌喉还是让人心里一阵激动。然后就是接下来制动,入弯。和以前在卡丁车馆接触的差不多,右脚油门、左脚制动,一切貌似只是之前车型的性能小升级而已。带着这样的感觉,我制动,入弯,用比较快的速度将车抛进了弯道。

汽车之家

  第一个弯道带来的感觉还算不错,车子像壁虎一样紧紧抓在地上,赛道仿佛瞬间倾斜过来,我也要把脑袋向一边倾斜一些才能对抗住强大的离心力。然后紧接下来的连续弯道仿佛雪崩一样降临,让我左转右转应接不暇,完全失去了应有的赛车线路……当一圈终于跑完,回到看台主直线的时候,一切暂时安静下来,除了迅速提高的车速以外,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短暂的休息。

汽车之家

  但是我发现此时的自己居然已经气喘如牛。这简直太可怕了,仅仅1.23公里、18个弯道,看似“无害”的小小卡丁车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于是我迅速调整呼吸,整理坐姿,用更专注的状态进入第二圈的体验。

汽车之家

  第二圈并没有什么起色,而且随着热熔胎逐渐进入状态,重力加速度像一只越来越紧的大手把我紧紧攥在狭小的座椅里面,任由赛车以似乎不可思议的车速全油门冲入高速长弯,再瞬间进入低速弯组合弯……一定是哪里错了,我看到的一切仿佛是世界的快速向前倒带,脑子已经容不得任何思索的空间,只有全神贯注地操作车子机械性的处理接连不断的一个有一个弯道。

汽车之家

  光从画面里不容易看出来,但其实身体的负担貌似比精神要可怕。当真正的2-3G横向加速度施加在身上之前,很难想象出它是一种什么感觉,身体像发了高烧一样,绝望地在和那一股隐形力量做对抗,却又越来越疲惫。如果高速弯还尚可接受的话,连续的低速弯简直像是被扔进了滚筒洗衣机,五脏六腑仿佛都聚集到了一起,在身体中上下左右的不断碰壁。我想要咽一口口水,湿润一下因为喘息而干涸的喉咙,却因为巨大的加速度让口水流出嘴角。我无暇空出一只手伸进头盔里擦拭,只能任由它横着流向耳根的方向。

  听起来可真够狼狈的,但可能我至少跑得还算过得去吧?实际上糟透了。按照卡丁车的过弯方式,后轮要以一种临界的滑动态通过弯心,并在动力的保持下几乎在四轮滑动的状态下加速出弯,但明显身体已经阻止我这么做了。因为每当我在逼近弯心时候踩下油门,随之叠加起来的巨大横向加速度就令身体感觉无法承受,在有些因路面起伏产生瞬间高G值的弯道,脖子会支撑不住天知道到底多重的脑袋+头盔+摄像机的组合,被离心力生拉硬拽地扳向弯道外侧,甚至视线都会因为重力而产生0.1秒的短暂“黑视”效应。在这种状态下,右脚不得已向身体妥协了,并且在体验了大概18分钟后,我就主动减速,驶出了赛道。

汽车之家

  在这里,就坐在这里,我在熄火的赛车里至少休息了5分钟才让几乎崩溃的呼吸频率平静下来。身上的汗水不多,但每一寸肌肉都不想再挪动哪怕分毫。这一次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赛车运动是“体育运动”这一事实,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会到了职业车手和普通爱好者的巨大差别。

汽车之家

  当体力有所缓解的时候,我又连续体验了几次,每次都是开到实在不行了就下来。可惜没有一个机位能拍下我的表情,因为每当快要结束时,在弯道中和物理定律对抗的我,自己都能感觉出带着一副狰狞的表情。当试驾环节终于结束的时候……请允许我借用上面一张图描述自己的状态,要不是继续拍照片,我已经像图中那样躺下不起来了。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看看车载视频吧。

● 车载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 程丛夫的心愿

汽车之家

  程丛夫安慰我说“别着急,第一次开都这样,慢慢来。”并表示说自己距离上次接触卡丁车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熟悉的500马力级别奥迪R8赛车重新回到小巧的卡丁车,这位国内顶尖的职业车手也感到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他表示这种卡丁车是他驾驶过的所有赛车中最具挑战性的,也是最有驾驶乐趣的,目前主要是享受卡丁车带来的乐趣,而且这种中途练习即便对于他来说都是驾驶技术、综合素质的一种磨练,可以帮助他在后面的职业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汽车之家

  于是话题又再次回到了他组建车队的目的上。这位平易近人的职业车手向我吐露了他的一个愿望: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国内赛车界的车手们获得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并藉此努力向更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迈进。同时对于长远一些的目标,程丛夫也瞄准了国内的青少年儿童,希望将来能从其中选拔出更多的种子选手,为中国赛车界的未来出一份力。

汽车之家

  这样的话题可能已经稍微有些沉重了,作为一名普通爱好者,我只能庆幸自己有机会体验了面向职业车手道路的竞技级卡丁车。老实说这种赛车并不便宜,如果练习得比较频繁,每年的赛车费用大约要在10万元甚至更多,不过也能获得媲美F3方程式赛车的高强度锻炼。这是职业车手程丛夫走过来的成功道路,是大家可以效仿、借鉴的一条道路。不过要让国内的家庭接受从10岁就开始投入玩赛车,还觉得不是“不务正业”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实际上在赛场中,我已经见到了许多中国孩子在练习卡丁车,大一些的不到10岁,最小的好像只有5-6岁。我不清楚他们为什么来这里训练,但如果是在像当年的程丛夫那样在家庭的支持下训练,并且能一直坚持下来的话,也许镜头里的这些孩子就是未来中国的赛车冠军。带着这样的憧憬,我想故事就先讲到这里了。作为普通爱好者,听顶尖车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还见证了可能就是中国赛车未来的一些孩子们,此时的我已经感慨万千。(文/汽车之家 许云鹤)

相关阅读

  总冠军争夺者 程丛夫R8 LMS杯挺进前三
  //www.autohome.com.cn/tuning/201507/876534.html

职业车手的摇篮 和程丛夫体验卡丁车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改装赛事大讲堂
驾驶学院
更多精彩内容:
原厂御用改装
模型社
共4页<>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