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自由练习:逐渐摸到点门道
第二天试车之前,我就对着技师一股脑倒出了昨天想了一晚上的结果:加硬后减振器、减软前减振器、后轮冷胎压提高0.1bar。CFGP赛车特别定制的减振器组件无法更换弹簧硬度,无法调整阻尼,所以加硬和减软其实就是调整弹簧的预压。这种简单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复杂程度,加上单场比赛车手没有太多时间对倾角、束角等详细数据进行调整,车辆调试方面的工作也就不用太费心了,再加上我这种新手未必能体会出各种细节设定的区别,不如就先以体验为主吧。
调试后的赛车和之前变化很大,这是之前没有料到的。看来方程式赛车对调校和操控的灵敏度的确很高。在驾驶中那种控制于毫厘间的感觉恐怕是无法从普通房车中体会到的。首先就是车尾的确活跃了一些,在弯道中已经开始有瞬间的小横向滑动。如果不小心擦上内侧路肩,车尾还会向弯道外侧做出小小的跳跃,促进车头的指向。于是趣味性继续加倍,手中的CFGP更像一台活跃的卡丁车了。最有趣的部分是这台“卡丁车”的“防胡开能力”非常强悍,由于悬架行程相对较大、轮间差速器没有限滑机构,每当踏下油门踏板,车尾就会瞬间稳定下来,极端情况下内侧偶尔打滑一下的车轮甚至还会产生稳定力矩,这时车子的特性有点像调校比较激进的前驱小钢炮,拖刹进弯,车尾就滑动,合油门就重新安定下来……这么说有点奇怪,因为貌似都是前驱车钢炮会标榜自己“后驱车一样的操控”,好吧,说不出是谁更像谁了,也别太纠结,不然这种争论永远也没个结果。
车尾活跃起来以后,车辆在弯中更主动的转向让我逐渐敢放开入弯速度,后来测试仪显示在中低速弯角中,车辆的弯心速度提高了8-9km/h,这直接意味着0.x秒的成绩提升。不过节奏还需要重新适应,因为弯心速度的提升导致刹车点滞后的宽容度继续加大,但弯心速度提升后导致整条直线的车速提升,换挡时机也在改变,以前拉正车身后稍等片刻升挡的情况,有时需要在弯中进行升挡,然后整条直线车速提升后,中间的每个换挡位置都会有变化,再进一步由于越来越推进的直线尾速,弯道刹车点又要逐渐提前一些……这种适应的过程着实让人头疼。不对,头疼这个词不合适,是寻找适应的乐趣,在赛道中飞快地穿针引线的同时,大脑也在以从未有过的速度运转。
逐渐适应了节奏,我从整条赛道里总共找到了不到1秒的速度提升。其实应该更多,但在不断寻找路线和轻微失控中救车的过程中,本来已经磨损很多的轮胎已经有些吃不消,抓地力的逐渐衰减让车子产生了一些可以察觉到的弯心速度降低,在低速弯角,前轮更是开始像之前的调校那样有滑动推头的趋势。
今天练习了两节,但信息量很大,有一些驾驶时来不及细想的东西,需要坐下来慢慢回忆慢慢分析。于是趁热打铁,技师为我检查车辆的同时,我就打开电脑开始分析刚才练习的数据,并从中间试图找到提高的方式,并直接从车载摄像机中调出录像搭配着数据一起查看,找到一些处理混乱或犹豫不决导致耽误时间的地方,但一时间没想好最终的解决方法。
● 车手会:心猿意马
这时工作人员通知我们去参加车手会,就是赛前例行的车手会议,为大家讲述安全规范,并强调一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在这里我见到了全部14位对手,他们当中不乏赛场老手、珠海赛车场“驻场”车手、从卡丁车练起来的“科班”选手、场地/越野两栖冠军等,能和他们坐在一起开车手会我感到很荣幸,但当时心里其实还有点心猿意马。
坐在屋里Wi-Fi信号最好的地方,旁边有吴佩老师为我讲解,但心里其实一直在想那几个弯角的正确处理。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得是否正确,只希望能弥补一些经验上的不足。按说我只是来体验比赛,不过真到了这个时候,说没有点好胜心态才是瞎话。虽然我拼或不拼,差距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但还是希望自己能以最好的状态来应战。于是在纠结着最后一个弯道的入弯时机时(我记得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车手会结束了。别问我裁判都讲了什么,我只能给你瞎编。
● 排位赛前:硝烟弥漫
下楼路过车队Pit房,闻到了更浓的硝烟气息。可不嘛,明天就是排位赛了,作为2015赛季收官战,各路英雄都要放手一搏了,尤其是年度前三名的潜在争夺者们更是摩拳擦掌,我甚至看到有人专门为排位赛换上了崭新的发动机。虽然是统一规格的赛事,但新旧发动机的性能差距放在赛场上还是很可观的竞争因素。我没去问这台发动机花了他几万,这不是我这个酱油菜鸟应该关心的问题,还是回到自己的赛车那里去吧。
跟技师再三确认赛车的调校,并探讨能否用更激进的调校让车尾再活跃一些,该说的都说了,我还是坐在维修区里舍不得走。技师为第二天的排位赛做检修,帮不上忙的我只能在那里欣赏这优美的机器,还暗自意淫如果当个摆件放家里还是挺好看的……别闹了,真拿到手了谁舍得光摆着看,那才叫暴殄天物。
技师为我特别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特别保养了右后传动半轴,说是之前有一些异响,排除一下故障;二是更换新的变速箱油并重新检查了每个齿轮是否完好。
我看着半轴球笼里亮晶晶的蓝色油脂,也看着放出的旧变速箱油里浑浊的铁屑,继续压制心里的魔鬼和邪念。
因为就在刚才,工作人员拿来了当天的自由练习成绩,我以1分50.786秒的成绩排在了第四位。我跑着去挨个看前后几名对手的车,发现许多人都已经换上了全新的光头胎,而我还是车上的那套旧胎。不知坐在那里跟技师碎碎念了多久,其实就是两个话题不断重复,一个是“新胎能比旧胎再快多少”,另一个是“你说他们肯定有人放水没认真跑吧”。现在想起来技师们肯定已经快被烦死了,然后就这样,我坐在Pit房里,一边看他们检修赛车,一边碎碎念,直到太阳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