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练习赛小插曲
[汽车之家 汽车赛事] 9月的赛程如火如荼,继上周宁波站CEC比赛之后,这个周末我们又迎来了TCR CHINA的比赛,按照此前的安排,此次由王涛与梁奇来进行比赛。下文也是以我本人的视角来解读,对于第一次参加高规格冲刺赛的我来讲,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为适应快节奏的赛车以及赛道煎熬着,所以,接下来也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驾驶TCR赛车的心得,以及这两天的故事。
今年四月份,我们在上海天马山赛道进行了TCR赛车的选拔工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高规格的赛车。试驾过后的兴奋,也被驾驶方面的种种问题缠绕着。但是要想有更好的表现,你必须在短时间内适应赛车以及不同的赛道,并且大胆的将赛车极限发挥出来,所以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这时候你能指望的地方,除了自身驾驶能力之外,必须要做充足的准备。
9月10日,星期五。按照赛会时间安排,我们在上午以及下午会有两节30分钟的练习赛,在驾驶真车之前,我能否将模拟器上的练习,还有车载视频的各种数据要点,深度释放在真车上,此刻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冲刺赛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对手都是职业车手,对于喜欢赛车以及了解赛车的朋友来说,应该很清楚这点。在如何解读赛道极限的边缘,并且将轮胎抓地力发挥到极致这一方面,他们总是有着超越常人的能力。
◇时间 上午9:40-10:10(第一节练习赛)
王涛的601号赛车进行了三圈练习就返回P房,转向机过热失去助力,这让车辆在全力驾驶的时候,进行修正方向或者入弯时,会让转向系统变得异常沉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而我驾驶的100号赛车,同样在转向系统方面出现了问题,转向机轻微漏油,虽然没有出现过度沉重的问题,但是在反打修正方向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卡顿情况,导致车辆的整体驾驶感觉非常不自然,在驾驶了两圈之后,我也返回了P房。
这么短的练习时间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对于适应车辆时间的大幅减少,我要在下一节练习赛上做更多工作。
不过,在五月份比赛之后,受限于疫情的影响,停摆了将近四个月的比赛,让车队在这段时间针对底盘系统进行了全面调校,让车辆在低速弯的灵活性以及高速弯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让车辆拥有更加平衡的运动性能,对轮胎的损耗也能有更好的控制。
◇时间 下午14:40-15:10(第二节练习赛)
天公不作美,下午开始下起了中雨,好事儿是车辆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我很顺利的完成了30分钟练习。但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失误,原本计划在两个暖胎圈之后返回P房,检查胎压之后在发车区白线练习弹射起步,结果开始之后,在全力试车的过程中,忘了这个工作。
但干胎的极限要比雨胎的极限高上30%左右,所以我依然没有体验到这台MG TCR赛车的极限状态。
先来聊一聊雨天驾驶的状态,在雨胎已经升温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后,所有刹车点都还要提前至少20-40米左右,即使这样,在重刹区域轮胎还是会出现抱死的情况,所以小心翼翼的驾驶节奏,贯穿了整个练习赛。
上海赛车场的几个高速长弯,此时真的非常考验车手的心理素质,有胆量还要细心,因为稍不注意就会在高速弯上出现转向过度情况,不能造成车辆损坏是我们的重要前提。
不夸张的讲,超过350马力的MG TCR赛车,即使雨天也能在最长直路上突破230km/h的尾速,车辆经过横跨路面的水流时,整个车身都会有浮动感,对于胆量的要求更加苛刻。
虽然是前驱车,但是在高速弯尾部依然会时不时的出现滑动,握紧方向盘成了我唯一能做的事情。现实中你不可以出弯时随便开油,不能弯中随意转动方向,不能在进入高速弯时猛烈的收油,也需要对没有ABS的刹车系统更细心的控制。可以说,你每完成一个工作,你就得到了一点进步,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针对第一天的工作做个简单总结。首先,原本预计的练习时间被对半削减,想要在干地状态下测试车辆的极限,也完全没有体验到,所以这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第二天就没有练习赛了,而且马上就要开始排位以及第一回合正赛。
包括前面也提到了弹射起步的问题,排位赛以及正赛是禁止练习起步控制的,所以也就意味着,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能不能顺利的完成起步动作,只能看命了。
第一回合比赛:下雨打破比赛平衡
◇时间 9月11日 上午 10:15-10:30(排位赛)
正赛日,前一天未完成的两项工作(干地试车、起步控制),我依然心里很没有底。所以,我也给了自己一个释怀的理由,就是继续把排位甚至第一回合正赛当成试车环节,没有大量时间的积攒,我没有太多驾驭车辆的信心。
排位赛正式开始,此时地面处于完全干燥的状态,对于我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体验了赛车在干胎情况下的极限,但是15分钟时间最多可以做出四个有效圈,在不断试探刹车点以及高速抓地力的情况下,做出了2:23.950的圈速,排名全场第20位。涛神做出了2:20.415的圈速,排名第12。
那么,Q1排位赛正式结束之后,涛神的排位有资格进行Q2的排位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参加。
在休息室内我们也进行了讨论,涛神对于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平衡表现依然有所抱怨,高速下压力以及出低速弯时过于暴力的扭矩输出,让车手一直将很多精力放在了如何调整车辆方面,而不能全身心攻克赛道以及发挥出车辆性能,对于最终排位圈速,他并不满意。
对于我而言这更像是练习赛,毕竟终于有了干胎驾驶的经验,当然,车辆的表现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没有激发车辆最为极限状态一面的情况下,全力制动下的贴地性,高速弯横向G值得冲击下,让我感觉既新鲜又害怕,好在还是知道了车辆的脾气,这对于接下来的正赛起到了关键作用。
◇时间 9月11日 下午 13:15-14:20(第一回合正赛)
经历了排位赛的打击,接下来我又要面对另一个难题,就是起步控制系统,这套系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踩油门松开离合器就可以了。它需要方向盘拨片+离合器+原地增压+手刹一系列动作,而且序列式变速箱的离合器控制可不是民用车那样轻松,所以这次,依然是爱谁谁吧,试试就知道了。
没有发生意外,暖胎圈结束回到发车格,五盏红灯熄灭松开手刹,车辆开始慢慢移动,此时我误以为车辆已经可以实现完美起步,于是完全松开了离合器,但是偏低的转速还是让车辆熄火了。后续比赛结束之后,才得知涛神也没有完成弹射,熄火了。
插播一下天气预报,正赛开始之前的暖胎圈,天空就开始淅淅沥沥下雨了,根据赛会报道,此时地面温度为28℃,整体温度偏低,而且还没有积水出现,所以在赛会给出雨地指示牌之后,也没有车辆更换雨胎。
继续聊发车之后的故事,在熄火并且重新启动车辆之后,我与前车拉开了超过100米的距离,好在大集团一直在缠斗阶段,在过了几个弯之后,我再次贴到了队尾并且开始伺机超车。
但是比赛进行到第二圈时,在7号弯两台赛车发生了碰撞,导致触发了安全车,而就在安全车带领的第四圈开始,小雨升级为了中雨水准,第一集团主要以职业选手为主,或许是考虑到雨很快会停,或许是考虑到车队战术,它们并没有进站换雨胎。
但是第二集团的大部分车辆,都趁着安全车的机会进站更换了雨胎,这个决策是绝对的正确选择。
此时我跟涛神前后进入P房进行了换胎,而且车队的技师团队非常给力,两台赛车在3分钟以内全部更换完毕,我跟涛神回到赛道之后,就开始向安全车的队伍高速行进,利用提前进站换胎的优势,我直接上升了5位,涛神也上升了3位。
此时,赛道上没有更换雨胎的车辆完全无法输出动力,所以我们很快又超了3台慢车,后期的争夺更加激烈。
而且雨天的视野变的奇差,雨刷器的速度偏慢,让前挡风的雨水很难快速清干净,导致很多时候都属于盲猜前方车辆跟路线的情况,尤其是最长大直线的表现,不夸张的讲,前方车辆超过200km/h时速所带起来的水雾,让能见度不超30米,所以这时候,谁松油门谁是XX。
涛神一路神迹表现,连续超越多辆赛车,直到耳机传来我俩已经是全场第三以及第五位置的时候,才知道比赛已经接近尾声。
但是在线镜头没有表现出的是,王涛依然在为了全场第二名拼命的进攻,以至于在最后一圈的16号弯角,还在与第二名选手拼出弯速度,在终点线上,王涛只慢了不到一个车头的距离,真的是非常可惜。
而我在涛神身后两个位置,后面也只有一辆不同组的车辆在想方设法的进攻我,而MG TCR赛车在直线上的轻微优势,最终还是让我把全场第五的名次安全带回了,最终成绩确实完全出乎意料。
王涛第12位发车,最终得到了全场第三的成绩,上升了9个位置。而我在第20位发车,最终得到了全场第五的名次,上升了15个名次。最终涛神也是得到了CTCC·TCR汽车系列赛全场季军,TCR China全场亚军,TCR China大师杯全场亚军。
从成绩角度来看,运气、经验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管过程如何,第一回合比赛我们算是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第二回合比赛可以松了一口气,不过9月12日,星期日,第二回合比赛还会如期举行,汽车之家也会全程在线,详细赛报后续我们会陆续奉上。(文/汽车之家 梁奇 图 郭枫 协助 王涛 朱剑欢 金鑫 )
比赛图片回顾
图片回顾
第二回合比赛:大雨再次掌控全场
◇9月12日 星期日 13:00-14:10(第二回合正赛)
经历了第一天的有惊无险,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情开始了第二回合的比赛。由于最近台风的影响,上海的天气变幻莫测,针对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这一回合比赛能在干地情况下进行,毕竟我在干地状态的驾驶时间不超20分钟。
不过我还是失算了,大雨天气如期到来,而且下的比前一天还要大。这导致本回合比赛的过程也是事故频发,整体节奏被安全车占据了主旨。维修区到达开放时间之后,出示了雨天指示牌,此时我们发现依然有车队在对赌,使用了干胎出场,不得不说职业车手的素养确实非常高。
经过出厂圈回到发车格之后,雨势突然开始加大,事实证明,职业车手也有理智的一面,我身后的车手随即在车位上更换了雨胎。也就说截止在暖胎圈之前,大家在轮胎上全部完成了统一,经过了简短的发车仪式之后,绿旗挥动,所有车辆开始暖胎圈。
此时,赛道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积水情况,在一些坡度偏低的地方积水会更加明显,即使我们有雨胎,但是车辆快速经过水坑的时候,依然会出现明显的阻力感,前轮经过水坑时,如果车辆处于加速状态,便会出现明显的扭矩转向问题。后轮经过时,你也不知道它会甩向哪一边,总之,真的很恐怖。
前一天提到的直路视野问题也很棘手,前面的车越多,直路的水雾越是夸张。如果你不跟在前车后边,走它留下的车辙时,你还要小心路面上不时的积水问题。所以这一圈下来,除了暖胎,还要不时的挑战一下刹车的极限点,记住每个弯的积水情况。
所有车回到发车格,昨天拿到了不错的成绩之后,今天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要把起步控制做好,结果是喜人的。
五盏红灯再次熄灭,一套起步控制系统的操作之后,车辆非常快速的完成了起步动作,并且顺势超过了前面的赛车。
正赛开始之后,玻璃起雾、前车带起的水雾、出弯扭矩转向、刹车频繁抱死的问题困扰着我。不过最为影响速度的地方,还是刹车问题,在中低速弯角的第一脚刹车,前轮会出现明显的抱死情况,在大幅延长制动距离的情况下,也让我在高节奏的攻防状态下,失去了竞争速度。
就在这样的纠结状态下,从开始一直缠斗到了最后,期间安全车也带领了超过两圈,因为此时雨真的是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上升了6个位置,最终全场排名为第14名。
下来之后,我跟涛神也进行了沟通,他的赛车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调成了雨天设定,后避振器的支撑性更软,稳定的取向确实足够安稳,但是动态反应有些偏慢,也让车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转向不足的情况。
尾部过于死板的表现,让车手只能等待前轮恢复抓地力之后才能开油,这让车辆的开油效率直线降低,挣扎的状态同样贯穿了全场,最终他也上升了一位,将第10位带回,积分入账。
两回合TCR CHINA比赛都在雨天的情况下进行,要说在雨天开大马力赛车的经验,此次确实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干地状态下的驾驶时间确实太少了,不过事情总是要留点遗憾,这样才会有期待的感觉。
最后,两回合的比赛全部结束了,完全放松下来的我感到有些疲惫,但是比赛中的种种画面,都还在脑海中回荡着,这些收获够我消化一阵子了。回去看看录像,分析一下驾驶方面的不足,下周又要开始CEC宁波站的比赛,稳定表现拿到好成绩是关键。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会详细报道赛事精彩瞬间。(文/汽车之家 梁奇 图 郭枫 协助 王涛 朱剑欢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