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用车养车 用车指南 正文

可无人驾驶? 宝马i3自动泊车系统体验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 测试项目一:探测车位时的车速

  下面将是我们的例行测试项目,首先进行的就是不同车速经过车位时对于探测车位带来的影响,通过这项测试我们将可以得知这套系统的极限探测车速是多少,同时也是对于雷达探测灵敏度的一个考验。我们进行第一次泊车时的车速是30km/h,我们以这个速度为基准,以每次增加1km/h的方式进行测试。

宝马(进口) 宝马i3 2014款 增程式混合动力版

  在实际体验时我们发现,只要车速不超过35km/h的速度,自动泊车系统均可正常探测出车位,如果速度超过了35km/h,自动泊车系统会直接取消本次操作,PDC键绿色显示灯变灭。


  在这里我们也要特别说明一下,在日常我们寻找、探测车位时,车速一般都会较慢,不可能像测试中这样达到36km/h的速度,我们之所以进行不同车速的探测试验,是为了验证宝马i3自动泊车系统在极限车速下对车位的探测情况,提供数据以供网友参考。在这里告诫网友们在日常停泊车位时需要本着安全行车的原则,缓切驶入车位,切勿模仿试验中的内容。


测试项目二:车位的最小/最大间距

  这个测试的目的在于考察宝马i3自动泊车功能可以识别出的最小车位间距,鉴于我们手中没有官方给出的相应数据,所以我们只能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宝马i3的车身长度是4006mm(在此记为4000mm),我们将以比车身长度长1500mm为基准进行测试,每次减少100mm,以此来判断车位间距的变化会对识别率带来怎样的影响。

宝马(进口) 宝马i3 2014款 增程式混合动力版

宝马(进口) 宝马i3 2014款 增程式混合动力版

  我们将以长度为5500mm的车位为基准进行测试,每次减少100mm,多次测试后得出:只要车位间距比车身长度长994mm,也就是大于等于5000mm长度的车位,自动泊车系统均可识别出来,并且泊入车位。

测试项目三:车身与车位间的最小间距

  这项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算出宝马i3与目标停车位前静止车辆之间的最小距离,我们将以两车之间相距10000mm为基准进行测试,每次减少100mm,来看看它有怎样的表现。

宝马(进口) 宝马i3 2014款 增程式混合动力版

  通过实验我们测得:宝马i3与目标停车位前的车辆间距小于720mm时,自动泊车系统会出现无法识别出车位的情况,大于这个距离则可以正常识别出停车位。

测试项目四:车位另一侧有障碍物

  这个项目是测试宝马i3在比较窄的路段需要侧方停车时,究竟它能在多窄的环境下探测出车位并成功泊入车位内。

宝马(进口) 宝马i3 2014款 增程式混合动力版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当宝马i3距离目标车位对面的车辆距离小于550mm时,即使目标车位符合要求,系统也不会提示找到车位,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由于两侧距离过窄而在泊车过程中发生剐蹭的情况。

测试项目五:车位内有障碍物

  这个项目是为了测试宝马i3在自动泊车过程中能否探测到车位内出现的障碍物及车辆是否可以自动采取制动措施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宝马(进口) 宝马i3 2014款 增程式混合动力版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车辆在自动泊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车位内出现的障碍物,并且会在距离障碍物约200mm时采取紧急制动刹停车辆,经过多次测试我们还发现,宝马i3的自动刹停功能不仅限于车辆后方,在车辆前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系统依然会采取紧急制动。我认为这项功能最为实用,可以帮助新手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小碰撞。

自动泊车测试(宝马i3)
测试项目测试结果
1:自动泊车功能速度限制35km/h
2:车身与车位间的最大探测距离994mm
3:可探测出车位的最小间距(侧向车位)5000mm
4:车身与左侧有障碍物之间的距离720mm
5:可探测出车位的最小间距(垂直车位)无垂直泊车入位功能
6:不系安全带/不锁车门是否可以使用自动泊车
7:探测到车后的障碍物是否能刹停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通过这段视频,相信网友们肯定可以想到第一段视频中的宝马i3是如何实现“无人驾驶”的了。实际上,我一直坐在后排地板上,并且全程按住了PDC自动泊车键(安全带寄在了座椅上)。


总结:

  由于自身身材“短小”,所以宝马i3在自动泊车的功能上占了先机,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加上人性化的科技是它的优势,泊车全过程无需手动换挡、踩油门和制动,实现真正的一键操作,遇到突发情况或障碍物还能自动刹停。通过这套系统,我仿佛看到了距无人驾驶汽车时代越来越近了。不过它同样有着些许不足,比如在稍小的车位上,还是无法识别。希望在未来,宝马可以进一步完善这项功能,造福更多的“新手司机”。(文/图 汽车之家 吴羽琛 摄影 翟元 任博 客串 李博旭)

Tips:

  据了解,目前的法律和安全监管部门出于安全角度考虑不允许驾驶员将控制权完全交给电脑系统,所以宝马i3在自动泊车的过程中需要全程按住自动泊车键。实际上,在技术层面上,宝马i3已经完全可以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自动泊车功能。

更多阅读:

采用容错架构 谷歌发布无人驾驶原型车
//www.autohome.com.cn/news/201405/805208.html

可无人驾驶? 宝马i3自动泊车系统体验 汽车之家
查看同类文章:
自动泊车
更多精彩内容:
CES
后宫系列
文章标签: 自动泊车
文章导航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 宝马i3(进口) 2018款 豪华型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7.20 40.36 --
    测试文章: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测试宝马i3 2018款
    评测编辑-李佳:

    宝马i3的续航里程虽然不高,但是作为城市通勤来说还是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不过由于没有快充功能,不太适宜长途出行。

    评测编辑-:

    这车看着有意思,车里头视野通透,开着还挺有乐趣的,平时城里代步用特别好。不过我肯定不会买,一个是续航短,一个是贵。

    评测编辑-于晗:

    这台小车保留了宝马的操控和灵活,是环保人士的都市代步利器,在电动车日益增多的今天,会发现它的售价确实有些高。

  • 宝马i3(进口) 2014款 增程型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8.02 38.62 5.35
    测试文章:抢滩登陆 抢先全面测宝马i3两款电动车
    评测编辑-盛元珺:

    宝马i3增程式(52万)虽然比纯电动版贵了7万,主要区别是多了一个汽油“发电机”,它可以让整车的续航里程提升80-100公里,实用性比纯电动版更强。而且别看宝马i3尺寸不大,但内部空间表现令人满意,而且整体驾驶感受依旧比较有乐趣。

    评测编辑-黄正桥:

    增程式i3的驾驶品质某种程度上还是超出我们预期的,虽然轮胎的规格不是很给力,但实际驾驶感受却并没抛弃BMW品牌的精髓,敏捷的操控加上电动车所特有的给力加速,穿行在城市中相当惬意。不足之处是动能回收系统的力度太大了,还不能调节力度,严重影响了驾乘舒适性。

    评测编辑-李店斌:

    增程式i3整体驾驶感受和续航能力的表现都很不错。不过,它收“油门”时的动能回收力度偏大,加之又不能自主调节力度的大小,这给驾乘舒适性打了不小的折扣,望能改进。另外,52万元的起售价也是很难让消费者出手的一个大问题。

  • 宝马i3(进口) 2014款 豪华型 阅读测试文章
    加速(0-100公里/小时) 刹车(100-0公里/小时) 油耗(100公里)
    7.06 39.44 --
    测试文章:抢滩登陆 抢先全面测宝马i3两款电动车
    评测编辑-盛元珺:

    宝马i3纯电动版的“油门”响应比增程式的更灵敏,加速窜劲也更强,仅7秒刚出头的加速,成绩令人满意。不过这车的动能回收力量太强,而且无法自主调节,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官方公布的130-160公里续航里程也有点短。

    评测编辑-黄正桥:

    纯电动i3的续航里程130-160公里还是有些短,虽然价格比增程式车型要便宜7万元,但45万元依旧不是个小数字。此外这款车的加速表现比增程式车型更棒,但是每一次全力加速都会让电量极速消耗,而动能回收系统的力度比增程式更大,因为在舒适性和实用性两方面,i3纯电动车型都不尽如人意。

    评测编辑-李店斌:

    纯电动i3起售价45万元,比增程式车型低7万元。相比后者,其动力输出来的更加直接生猛,0-100km/h加速7.06秒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老问题依旧让人头痛,收“电门”时的动能回收力度比增程式车型更大,依旧对驾乘舒适性影响较大。

最新文章
加载中

宝马i3(进口)

指导价:30.58-52.28万
级别:小型车
询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