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有媒体对上海大众朗逸平台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尽管在悬架特征上,朗逸和出自PQ34平台的宝来等车型相同,但朗逸却采用了和速腾、明锐相同的车顶激光焊接技术,所以朗逸不能算是PQ34平台车型。对此笔者认为关于朗逸的平台问题答案非常明确,没有争论其是否属于PQ35平台的必要,但朗逸车身和车顶的激光焊接技术的采用确实其亮点所在,预计未来一汽大众新宝来也将采用相同的方式。激光焊接比传统点焊在强度上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车体的刚性。
朗逸后视镜上的转向灯采用LED灯也是其一个亮点,LED灯的响应速度更快,这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而其在他安全配置上,朗逸和竞争对手相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而诸如胎压检测、雨量传感器等配置是否会是全系列车型的标配目前还尚不得知。而从四气囊和预紧式安全带等配置上看,朗逸还是会努力在成本和配置上寻找最佳平衡点。
而在内饰的娱乐配置方面,朗逸和不久前上市的新凯越一样,都在高配车型的配置上做足了文章:多功能方向盘、定速巡航、八喇叭音箱、可升降的DVD导航系统、多合一媒体系统等配置都体现出了厂商对不同需求消费者的考虑,预计朗逸会根据车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置,以借此拉开车型间的差距。
和竞争对手相比,朗逸在配置方面中规中矩,没有像新凯越那么丰盛,但也没有像有些车型那样缺少舒适性的配置。朗逸的配置已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了,关键问题是其不同配置车型能否进行合理的定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 竞争力解读:朗逸能否改变目前紧凑型车市格局?
从目前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格局看,10万元至13万元的市场主要是新凯越和伊兰特-悦动两款车型占主流,其销量远高于其他车型,而在12至15万元的价位上竞争格局却并不明朗,去年福克斯获得了这一价位销量的领先,但诸如标致307、马自达3、明锐等车型也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从今年前几个月的销量看,以上几款车型的销量都集中在4000至6000辆之间,并没有像凯越和伊兰特那样销量集中。而在15至18万元的价位上,速腾、卡罗拉和思域是这一价格区间的主力车型,其中卡罗拉近几个月的销量已稳定在1万辆以上,而速腾的销量则并不稳定。

综合上海大众对朗逸的定位和消费群体的选择,笔者认为朗逸未来将对10至15万元的轿车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尤其是12至15万元的价格区间上,朗逸将会给目前所有在这一价位的车型带来压力。朗逸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大众品牌的质量口碑、合适的售价和长轴距带来的空间优势等。同时上海大众的营销实力也不容忽视,相比一汽大众而言,上海大众在新车营销方面还是具备相当的优势。
预计朗逸6月26日上市后,新凯越、福克斯、标致307、明锐等车型的销量都将受到冲击。但朗逸能对国内紧凑型车市产生多大的影响,能否达到上海大众月均过万辆的销售目标,这些都需要等到朗逸全系列车型价格配置发布后才能揭晓。 (文/S-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