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 6月中旬的保定,从气温上看已经完全进入了夏季,在新近落成的研发中心——哈弗技术中心主楼脚下,抬起头已经可以清晰看到楼顶耀眼的哈弗logo——上一次我来到这里时还是2014年的深秋,在早晨的浓雾中甚至无法看清这栋可容纳5000人的大楼究竟有多高。尽管事业上风生水起,但长久以来,长城一直是中国品牌中最为低调的一个,然而它给人们的印象却被不断地刷新着:从皮卡到SUV,从赛弗到H9;从一个最初总是与小型工商业联系起来的品牌,到如今高举SUV大旗、销量首屈一指、领先合资品牌的民族汽车工业。这样的巨变背后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高速发展,追逐世界先进的造车技术更需要不断地奋斗。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长城背后的奋斗故事。
● 长城溯源:最初的热爱
二十世纪的80-90年代,自行车依然是人们主要依赖的交通工具,汽车还是普通中国百姓无法企及的梦想。因此在1990年,当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富二代”承包下一个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郊的负债累累的特种车辆改装厂时,也许不会有人会想到,在保定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将诞生出当今中国品牌中首屈一指的皮卡与SUV巨头。
上面说到的这位“富二代”本名魏建军,现在更多的人称他为“老魏”。老魏是河北保定籍人士,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富二代”这样的称谓,但年轻时候的魏建军确实风光无限。由于上世纪80-90年代父辈们就开始了“下海”创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因此当大多数同龄人还省吃俭用憧憬着能早日拥有一辆自行车时,20多岁的魏建军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进口汽车——来自老大哥的拉达。
毫无疑问,老魏是热爱汽车与赛车运动的,这一点从他年轻时“保定车神”的名号中便可以看出,同时这也为日后长城哈弗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等各种赛事埋下了伏笔。殷实的家境可以令魏建军自由地享受汽车带来的速度与激情,然而他并没有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很早就进入家族企业,开始了职业生涯。
20世纪70-90年代,是一个中国民营汽车工业开始兴起的年代:在中国东南部,鲁冠球转向制造万向节,曹德旺创立福耀汽车玻璃,两者后来都成为各自领域中的霸主。魏建军的父亲魏德义,同样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机会。他发现,当时汽车独立前桥这一部件都是依靠进口,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便决定切入这一领域。1989年,魏德义分别从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买来了拥有独立前桥的面包车,组织技术人员一起拆开来研究。这种买来进口车拆解研究的方式,几乎成了民营造车业通行的起步“秘笈”。一年后,第一台国产独立前桥在魏德义手中研制成功。
说到这里,似乎还没有长城什么事儿。其实,早在魏德义创办太行集团的同时,其兄弟魏德良,也就是魏建军的叔叔创办了长城工业公司。这家注册资本80万元,在保定市南大园乡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从事汽车改装业务,也就是长城汽车的前身。然而,就在魏德义的独立前桥研制成功时,弟弟魏得良却因车祸去世了。长城工业公司因此被乡政府接管,并很快陷入了亏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