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经典设计] 上一期路迪为我们讲解了意大利设计从感性与理性层面的一些特征,而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意大利设计的演变过程。究竟意大利汽车这样随性的设计语言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的?几大意大利设计公司各自特点又是如何?
路迪,江淮意大利都灵设计中心总负责人,毕业于考文垂大学汽车设计专业,硕士学历;曾在英国ARUP设计公司任职中国区设计项目负责人。以下文字为路迪原创,不代表汽车之家观点。
亚平宁半岛曾孕育出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但丁、哥伦布等这些艺术巨匠、诗人、科学家、航海家;而阿尔卑斯山,加尔达湖,波河,托斯卡纳这些绮丽的自然美景又成为了意大利人无限的灵感来源。将这些因素汇总在一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意大利汽车设计师。
而若说到意大利汽车设计,那么就一定会提到这三家公司:博通、宾尼法利纳和Italdesign。这三家公司便可以代表意大利的汽车设计,甚至于说,这三家设计公司的历史就像意大利汽车设计简史一般的存在。
这三家设计公司风格迥异,如果说Italdesign是实用派,宾尼法利纳是艺术派,那么博通就属于风格派(博通先生的资历最老,乔治亚罗都曾是他的学生,但由于博通公司经营不佳,在2014年申请了破产保护,这件事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上个世纪20——30年代是意大利汽车设计需要被铭记的年代,努齐奥·博通(Nuccio Bertone)、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法利纳(Battista Farina)、乔瓦尼(Giovanni Michelotti代表作法拉利365 GTB/4)、甘迪尼(Marcello Gandini,代表作兰博基尼Miura)等大师相继出世成名,成就了意大利汽车设计。他们的一生几乎主宰了世界汽车设计风潮,奠定了许多品牌的家族设计基因,其中很多延续至今,留下无数的经典设计,被后人津津乐道。
这些设计大师或公司的名字不一定每一个都是那么耳熟能详,但是提到他们所设计的车型,那一定是如雷贯耳。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诞生在他们笔下的经典车型(由于数量庞大,覆盖品牌和车型过多,世界范围50%以上品牌都与这三家公司有过合作,诸如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都是他们的常客,故仅选取部分车型供展示与讲解)。
● 博通(Bertone)代表设计作品示例:
菲亚特527 S、Panda、Punto、500 "Topolino"等;
阿尔法罗密欧6C 2300、B.A.T.系列、Giulietta、Pandion等;
蓝旗亚Stratos、Kayak等;
玛莎拉蒂3500 GT、Khamsin等;
兰博基尼Miura、Espada、Countach等;
阿斯顿马丁DB4、Rapide等;
捷豹B99等。
● 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代表设计作品示例:
法拉利375、250 GT、365 、F430、458 Italia、FF、Enzo、F12 Berlinetta等;
阿尔法罗密欧6C、Giulia、Brera等;
蓝旗亚Aurelia等;
玛莎拉蒂GranTurismo、总裁等;
捷豹XJ、宝马Gran Lusso Coupe等。
● 乔治亚罗设计(Giugiaro Design/Italdesign)代表设计作品示例:
阿尔法罗密欧156、159、Sprint等;
宝马3200 CS、M1、M1 Homage Concept等;
布加迪EB 118、EB 218等。
● 跑车设计之王——乔瓦尼(Giovanni Michelotti)
在他的44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共设计了超过2000款跑车。包括玛莎拉蒂A6GCS、蓝旗亚 Aprilla Coupe、宝马700 Coupe(宝马3系的鼻祖,拯救宝马于困境之中的作品)等。
20世纪初,汽车工业刚刚起步,虽然还没有摆脱马车的造型,但意大利已经有了汽车设计的苗头。要知道艺术设计在这里自从文艺复兴开始就是一项专业而重要的学科。以下我们一起看一遍意大利的汽车史。从1899年意大利第一台量产车菲亚特3 1/2HP开始。
菲亚特 Spider SPA 23S是博通公司和意大利主流车厂合作的第一个作品。当时的汽车造型与马车相比没有显著区别,这是因为当时的汽车还是以实用为主,造型服务于结构。当时的造型大多由工程师完成。直至1927年,哈利·厄尔将LaSalle带到世人眼前,从此,美学造型引入到了汽车造型中。
● 一个追求速度的年代
菲亚特S76“都灵野兽”是一辆传奇赛车,1911年由都灵制造厂出产,制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当时汽车的速度记录。其搭载了恐怖的28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拥有300Ps的最大功率。1912年4月,在纽约长岛创造了290km/h的惊人记录。
那个时代也是人们不断追求速度的时代,各个厂家争相推出自己的赛车,其中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赛车手,日后创办了令世界车迷为之疯狂的法拉利品牌,他就是恩佐·法拉利。意大利赛车在世界赛场上叱咤风云,连续 数十年未逢敌手。
时光来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意大利汽车设计蓬勃发展,设计风格逐渐成型。在那个时代,都灵成为了世界汽车界的中心。这也帮助了日后在世界汽车设计界名声如雷贯耳的三大设计公司的成长。也正是在这个年代,汽车设计在车辆研发中的比重增加。
宾尼法利纳操刀设计了阿尔法罗密欧8C 2300 Viotti、 蓝旗亚Aprilla、 蓝旗亚Astura之后的业务蒸蒸日上。可以看出此时宾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喜欢并且擅长使用弧线,而且使用的尺度把握的也很到位,不会使整车的造型过于绵软,车体优雅而动感。
菲亚特 527S Ardita 2500是30年代意大利汽车设计的代表,由博通操刀设计,与此前偏向马车的造型相比,会发现其充斥了大量的弧线,前风挡玻璃、侧面玻璃,甚至后尾箱都使用了弧线造型,优雅并且不失实用性,包括后尾灯等细节都令当时的消费者惊为天人。同时也使得博通公司的产品更加受到广大评论家和汽车爱好者的推崇,这使得博通公司从之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进入了一个平缓稳定的发展期。意大利设计开始声名鹊起。艺术、新颖、实用和优美成为了意大利汽车设计的标签。
进入40年代,欧洲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也未能幸免卷入战争,期间车厂转而制造军用物资。但战争显然不是热衷于艺术和文化的意大利人的特长,因此他们最早战败,不过这也给了意大利更快恢复的机会。二战以后,意大利设计完全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功能主义的大批量产品。进入50年代,意大利设计开始实施“实用加美观”的设计原则,而后“艺术的生产”口号被提出,意大利成为当时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从此确立了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地位。下期我们将谈论意大利在战后的汽车设计。(文/路迪 图/汽车之家 舒宁)
相关链接:
成功绝非偶然 传奇设计师成名作(上)
http://www.autohome.com.cn/tech/201604/88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