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对比:各有优势,但都只是够用
二十年前,日本车凭借实用的杯架征服了美国的懒人们,他们可以将穿梭餐厅买到的大杯可乐稳当的放在车内以便想喝就喝。不过时至今日,每一个想活下去的厂商都会在人性化设计上大下工夫,所以在日常储物方面,两车的表现都无需担心。我们倒是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乘坐和后备厢空间的比较上。
由于我的对头属于特型演员,比1877mm的路虎揽胜还高了23mm,所以下面的乘坐空间体验便成了我的独角戏。对于身高175cm的体验者来说,两车的乘坐空间都只是够用水平,也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
不过当需要坐入第五名乘客时,两车的差异便会非常明显,宝马1系前置后驱的“先天优势”在这里暴露无遗,隆起的地板让你完全无从下腿。相比之下前置前驱的CT200就要亲民的多,地板几乎完全平坦,明显更加实用。
『宝马118i运动座椅』 『CT200h F Sport运动座椅』
宝马118i与CT200h运动版均采用运动风格座椅,不过相比来说1系的座椅要明显偏硬一些,而CT200h则延续了日系车一贯的柔软舒适的特点。
后备厢 | 宝马新1系 | 雷克萨斯CT200h |
深度(mm) | 780 | 815 |
宽度(mm) | 980 | 975 |
高度(mm) | 730 | 600 |
乘坐空间上,CT200h因为前置前驱的结构优势获胜,但在后备厢空间的对比上我却为它捏一把汗。作为混动车型的CT200h将电池组置于车辆后侧,难免会对后备厢空间产生影响。实际对比后发现CT200h的后备厢的深度确实比宝马1系要浅不少,不过掀开后备厢盖板可以看到底部仍有较大的储物空间,所以我猜测CT200h这样的设计只是为了使后备厢后备厢地板与开口下沿尽量平齐,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
静态小结:
文章的题目是“形”似对手,而上面的所有图片和文字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个题目的字面意思。两款车是为数不多的能卖到30万以上的豪华紧凑型两厢车,有着相似的车身尺寸和运动的设计风格。可以说,从静态的角度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对手。当然大家也明白“形”似对手的潜台词是指它们根本不是对手,下面的内容就是在说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