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捷豹人们便会想起那流畅优美的曲线以及浓浓的英伦“贵族范儿”,它也的确曾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查尔斯王子的高度评价,说它是“贵族”一点儿也不夸张。然而是企业就必然要面对管理经营方面的问题,捷豹也不例外,在其9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动荡,最终与它的“老乡”路虎一起归属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所有。
捷豹品牌起源于1922年,由两位摩托车爱好者William Lyons和William Walmsley共同创建,当时的它叫做燕子挎斗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摩托车。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这两位狂热的摩托车爱好者便将公司定位于高端奢华,并且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与良好的信誉逐渐在摩托车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兜里有钱了的两人立即将公司搬迁到了英国汽车工业重镇考文垂,这也为捷豹汽车公司随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燕子挎斗公司业务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心高气傲的Lyons决定重组公司并扩大规模,而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William Walmsley却觉得完全没有重组的必要,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最终整件事以Walmsley黯然离开、Lyons收购Walmsley剩余的股份收场,然而Walmsley的离开对于捷豹汽车的发展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此后Lyons独立重组了公司并将其更名为SS。
然而“捷豹”的名字却在1935年才首次出现,当年伦敦车展开幕前,第一辆贴有捷豹标签的“SS型”车在伦敦梅菲尔大酒店举行的奢华仪式上亮相,这款造型优美的“捷豹”曾一度被认为是可以与宾利相媲美的轿车,而它相对来说低廉的售价更是在极大满足消费者虚荣心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掏空他们的腰包。
此后捷豹推出了SS100型敞篷跑车,这辆在阿尔卑斯山路汽车拉力赛和英国RAC汽车拉力赛中屡次获奖的极速利器在当时绝对是SS公司引以为傲的车型,然而就在这款车即将投入量产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声结束了SS公司大规模生产轿车的时代,战争期间SS工厂被要求生产各种武器装备,然而SS的工程师们还是借助夜里的防火时间率先开发出了直列六缸发动机,并奠定了此后捷豹汽车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战后的捷豹汽车公司处境艰难,为了将公司重新拉回正轨,捷豹汽车公司决定重新推出战前已经研发成功的车型,然而这个计划最终于1948年才付诸实施,这一年捷豹推出了二战后的首款车型Mark V,不过这款车对于捷豹来说显然只是个过渡车型,有些“糊弄事儿”的捷豹甚至没有在这款车上配备已经研究成功的新发动机,还是用那台二战前的老发动机来“敷衍了事”。
1948年,捷豹品牌创始人Lyons亲自上阵,操刀设计了这款在当年车展上大放异彩的XK120跑车,这款车不仅造型惊艳、极具吸引力,且搭载一台当时最新开发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60马力,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12公里/小时,凭借这一成绩,捷豹X120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车。
与此同时,战后的SS公司名称由于与纳粹党缩写“SS”一致而备受诟病,无奈之下它的创始人Lyons将其更名为“捷豹”(Jaguar),并迅速推出了C-Type与D-Tpye的多款车型,捷豹还曾在50年代前中期与戴姆勒公司合作,以戴姆勒品牌推出过几款车型。
然而历史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1957年2月的一个晚上,捷豹捷豹Browns Lane工厂的维修区内突然着起了大火,由于晚上工人几乎都已经下班,加之大火来势汹汹,这场火不仅将维修区烧的面目全非,甚至将捷豹XK-SS(D-Type)的生产线也焚烧殆尽。据统计,此次大火共造成约300万英镑的损失,要知道,那个时代一辆捷豹汽车不过几千英镑。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被严重烧毁的捷豹工厂在两周时间内便恢复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能力,并于此后在日内瓦车展上顺利推出了D-Type与E-Type车型。
进入60年代的捷豹开始将精力放在研发搭载中置发动机的运动型赛车身上,伴随这款发动机而来的是堪称“无价之宝”的捷豹XJ13车型,搭载5.0L V12发动机的XJ13于1966年生产,并准备在此后举办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小试身手,但遗憾的是,由于比赛对排量的限制,这款专为竞赛而生的车型最终与赛道无缘,目前世界上仅存1辆捷豹XJ13赛车,并被陈列在博物馆里供车迷们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