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拍/试驾篇
为赛事而改变的内饰
不仅外形,从第一代甲壳虫开始,它的内饰都带有很强的延续性。内饰的设计简单实用,奶油色中控面板烘托出它的时尚感。方向盘可以看到赛车的影子。而一些经典的设计元素均有出现,例如大圆形仪表盘、副驾驶座前方的扶手等。
座椅经过现代化的改装,4点式安全带可以保障基本的安全,新款式的座椅可以提供优良的腰部支撑。至于空间方面,后排空间受限于抛物线车顶,几乎没有余量。
■ 实拍/试驾篇
人与机械的自然沟通
在看完1972年甲壳虫Salzburg Kafer静态的部分,让我们回归驾驶的部分来。在尚未接手它之前,在没开之前,我曾担心这台40岁的“甲壳虫大叔”的耐用性,但它用“老当益壮”来回应我们。前往济南的路上,我和同行兴奋得似两个孩童,因为我们找到小时候玩铁皮汽车玩具的感觉。但是,第一次碰这种车型难免会紧张,所以,我们一开始小心翼翼的驾驶着它。
出行前,来自德国狼堡的车手传授一些驾驶的经验给我们,我只记住重要的两点:挡位、刹车。这辆甲壳虫配备了4挡手动变速箱,二挡行程长于一挡而空挡极为模糊,一不小心就会挂错挡位。这还不算什么,因为它的刹车踏板前三分之二段属于“踩空”状态,踩到底才能感受到刹车系统的制约。驾驶这辆1972年甲壳虫Salzburg Kafer行驶在路况复杂的国道上,更需要注意路况以及与前车保持车距,因为现代化轿车的驾驶习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跟紧一些也没关系,但是在与前车临近时“刹”出一身冷汗。
由于参赛需要,大众用一台最大功率140马力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替代原装最大功率只有54马力的1.2L发动机,放在自重仅1.2吨的1972年甲壳虫Salzburg Kafer上面,有点“大马拉小车”的感觉。启动后,经改装的尾排爆发出浑厚的声音,由于初次接触,难免出现熄火的状况,因为它离合器结合点较高,而且踏板的回馈力度不线性,在油离配合熟悉后基本就不用担忧了。
驾驶它穿梭于滚滚车流中,那种轻巧灵敏的驾驶感受轻易收入囊中,加速时发动机处在较高的转速。尤其是它的第三挡,第三挡适用的车速区间极为宽泛,即使是120km/h的车速,发动机转速也仅为3500转左右。
每摸一款新车总有一段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熟悉之后,它“驾驶乐趣”的一面就体现出来。我所认为的“驾驶乐趣”并非意味着“大马力、强加速”,蛮力只会带来短暂的快感。而“驾驶乐趣”可以是简单直接、可以是细腻轻巧,也可以是自由畅快的穿梭,这台1972年甲壳虫Salzburg Kafer正是给我这种感觉。由于少了各种电子辅助设备,所有的反馈都是那么直接,老甲壳虫带来的是人与机械的自然沟通。
自上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甲壳虫凭借可爱时尚的外形打动了无数消费者。其中,第一代甲壳虫车型在汽车历史上可谓是“常青树”,在2003年正式停产前,第一代甲壳虫共在世界上销售出2000多万辆。它受欢迎的程度已让它不单单是大众制造的一款车,而是已成形成一种文化,一旦拥有,它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辆汽车那么简单。在中国老爷车赛上,大众带来的1972年甲壳虫Salzburg Kafer车型,它是大众早年间参与各项赛事的见证,经过长途驾驶后,我深深迷恋它原始的驾驶感,这是现代化电子配备所不能给予的。(文/图/摄 汽车之家 张然)
■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