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甚至除夕之夜都有不少人在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关注疫情的动态。接下来的春节假期是“新冠战疫”中最艰难的时期,在各地医务人员紧急支援一线的同时,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定点医院的医疗防护物资几乎全线告急,民间口罩市场更是一罩难求。然而直到这时,家住广西柳州的阳琼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和这场席卷全国的“战疫”发生什么联系。
阳琼是位年轻的母亲,同时也是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工厂的一名工人。和往年春节一样,她喜欢利用难得的长假放下工作,多陪陪孩子,但今年这次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会受多太大影响?这些还是让她心里多少有了一些顾虑。好在不久之后公司就安排了复工的准备,意料之外的是,复工地点不是原本的发动机车间,而是新建的口罩生产线。
既非医学专业,又不是医疗产业,阳琼和她的同事们此前能做的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就只是“减少外出,不给社会添乱”。当他们得知自己竟然要生产全国人民急需的口罩时,还是很兴奋的。毕竟眼看着病毒肆虐祖国大地,没有人不心急,这时候能出一份力,自豪是肯定的。就这样,通过了五菱新制定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之后,阳琼和来自工厂各条生产线上的同事们正式成为了“新冠战疫”中的一员。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阳琼原本是机加工车间曲轴工段的工段长,现在改去生产口罩,她和同事们能够快速适应新角色吗?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本来以为会听到一个艰苦卓绝克服困难的故事。没想到阳琼只是憨憨地一笑:“加工口罩很简单的,我们本来又都是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操作设备这些不成问题。”想想也对,比起精密的发动机制造,口罩的生产自然要简单了不少。
阳琼他们进入口罩生产车间是在2月15日,不过她本人肯定更早地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因为她爱人就是五菱口罩生产线的制造者之一。本来我还在想,既然连口罩都这么难买,那么口罩的制造设备就容易买了吗?五菱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买到全套设备的?没想到他们不仅生产口罩,还生产口罩生产线。
据了解,五菱在2月6日就宣布联合供应商生产口罩,两天后首批20万只口罩下线。2月10日,他们决定自建口罩生产线,仅仅76小时之后,首台五菱牌口罩机便被制造出来。到2月14日,无尘车间改造、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组装、调试已经全部完成。没有万众瞩目的聚焦,但这确确实实地再一次演绎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口罩机火速上线的背后,是五菱汽车120人的技术专家团队24小时不间断的轮班工作。在生产阶段,停人不停机同样是保证中国速度的“秘诀”,尤其是在如今的“战时”状态下。由于工厂开工前要进行必要的疫情防控工作,比如有些假期外出过的员工要先自我隔离14天才能复工,因此口罩生产线最开始是每天两班,每班12小时工作制。辛苦的工作并没有任何抱怨,因为阳琼和同事们知道,现在他们每多生产一个口罩,就能让全国人民早一点摘掉口罩。
度过了前期的忙乱之后,人员调配逐渐到位,五菱口罩生产线实现了和平日一样的“四班三倒”。这样一来工人就可以每天工作8小时,当然,生产线依旧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同时不停运转的还有口罩机的制造,五菱计划在2月底打造15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达到日均生产口罩200万只。
当我问到这些口罩的去向时,阳琼立即答道“只捐不卖!”接着她又补充说:“我们的口罩一部分捐赠给柳州市政府统一调配,一部分捐到抗‘疫’一线,还有一部分赠送给了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总之是不对外销售的。”说这些时,她的语气里透着一些自豪。
“生产口罩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么?”对话的最后一个问题有点老套,不过阳琼的回答依旧很朴实:“对我个人来讲,就是学校延迟开学了,孩子没人照顾。”“那你是怎么克服的?”我继续追问,得到的是个干脆的答案:“那只能是我和我老公分别上不同的班(次),轮流照顾咯。”孩子不能不管,工作不能不顾,相对来说,夫妻很少见面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牺牲,对于无数中国的劳动者来说,这种取舍就是生活。
五菱制造的是医用外科口罩,蓝白双色的包装盒倒是更像汽车配件的盒子,但在盒子的正中央,却写着无比夺目的几个字——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句话倒和五菱的产品很契合,这个品牌之所以在销量上成为“神车”,靠的不是引领潮流,而是实实在在地满足人民的需要。五菱的使用者可能没有精英大佬,但无一例外都是靠汗水撑起生活与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和阳琼一样,都是最平凡的劳动者,但正是这一个个的平凡,组成了中国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