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页稍短,但却是法拉利抗衡梅赛德斯背后真正的核心因素!熟悉我战报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每期都会写有关轮胎的状况,而在马来西亚站,轮胎的悬念又回来了!
无需多言,这次法拉利的逆袭,说白了就是对于中性胎和橙色硬胎的完美运用。这一点,我分开两个方面来详细说。
第一,赛道环境对于轮胎性能的影响。马来西亚站周日比赛的赛道表面温度高达惊人的56°C,而这条雪邦赛道,又向来是F1当中最为粗糙的赛道。简化之后得两个条件:温度高、磨损快。这恰恰非常能发挥SF15-T赛车对于轮胎的运用和保护能力,这才有了从周五练习赛开始,法拉利的赛车在速度上始终只落后梅赛德斯0.2到0.3秒——这不是因为法拉利过去两周用了什么“特技”让赛车速度获得了大幅提升,完全是赛车在这种高温高湿度高磨损的环境下对轮胎运用得更好所致。
第二,轮胎战术。关于这点,梅赛德斯已经在比赛后被吐槽到需要钻地洞三千尺都不足以面对车迷的程度,我就不再详细说明。简单来说一点,就是梅赛德斯错误高估了硬胎和中性胎之间的性能差异。
这里还分成两方面,首先马来西亚站硬胎在耐磨性方面并没有比软胎有明显优势,梅赛德斯期望用硬胎的耐磨性来扛更长时间,本就不靠谱。
其次中性胎有速度优势,但在梅赛德斯W06赛车上衰竭太快。罗斯伯格在最后一次换上中性胎之后,曾经一度创造惊人的1分42秒062单圈成绩,比任何人都快了1秒以上,但持续3到4圈后,轮胎就迅速衰竭,变得跟硬胎的赛车速度差不太多。即便算罗斯伯格当时有全力“刷圈”的可能,但相比维特尔和莱科宁能连续15圈左右都处在一个稳定而快速的区间,只能说梅赛德斯W06赛车对于轮胎的运用和保护能力欠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