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车身较高的缘故,上车的姿势颇为霸气,不过对于个子不太高的人来说就有点儿不友好了,尤其是对于女孩来说,每次上车都需要耗费一些力气。
内饰的用料和设计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不过这个车倒是能营造出来一定的豪华感。我本身对座椅的要求比较高,80的座椅舒适度不错,座垫挺软的,不光是前排,后排座椅同样也比较舒服,这一点我非常满意。只是80的配件不太多,就连脚垫这种东西都是我买回来之后自己裁的。值得一提的是方向盘上的车标,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80的时候,方向盘上是“北京”的Logo,后来改成了现在的Logo,这是我非常不满意的一点,我也从各个渠道去找过“北京”标,可是找不到。方向盘上的这个“QUIT”键很有意思,据厂家的工程师介绍,这个设计源自军版车型,军方敞篷版车型的驾驶员在开车时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说射击时便不能系安全带。因为这套系统都是通用的,所以民用版车型也就延续下来了,当然,日常开车时是不建议使用这个功能的。
这块中控屏幕的触控操作体验只能说可以忍,并没有多流畅,不过里面的功能倒是非常齐备,硬派越野车常能用到的指南针、胎压表、海拔高度表和涡轮压力表等都配备了,原本我还想给车加上一个三联表,后来发现原厂的这些数据都非常精准,也就省事儿了。
这个车后排没有出风口倒是很值得吐槽,但是把空调出风量调到最大之后,风量可以送到车厢后部,所以说通过一部车就能看出来厂家的性格,80这部车简单直接,甚至可以说有些粗暴,厂家的脾气秉性大抵也是如此。
这款6AT变速箱在起步的时候还挺顺滑的,只是行驶过程中每一次换挡我都能感受到一些冲击感,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民用版80的四驱系统是来自博格华纳的电控分时四驱,并且没有差速锁,而军版80则使用了丹东桥厂的全时四驱,这是民用版和军用版在四驱形式上的差别。
因为车身高度比较高,所以乘坐空间上头部空间非常充裕,腿部空间也属于够用的范畴。一开始我想在后备厢里加个座椅,就和军版运兵车的布局类似,因为担心后排放了儿童安全座椅之后不能坐下两个人,后来发现是自己多虑了。
后备厢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没有出现过不够用的情况,只是后备厢灯的设计很容易被物品挡住,所以我买了一个迪卡侬的营地灯用来充当后备厢灯,使用挺方便。
这部车是一部为老司机打造的车,适合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人,不过话说回来,玩儿硬派越野车的人的动手能力应该都还不错。买车最主要的还是看自己的需求,需要这部车做什么,我需要的就是一部可靠性好,能带我和家人进行长途穿越的越野车,所以它的一些缺点我也可以接受,这就OK了,并且现在我还非常喜欢在城市里开80,这是一个和它较劲并最终征服它的一个过程,我很享受这一点。说到总体评价,我对80这部车的评价是一般,虽然有很多喜欢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少不满意的点,比如说内饰材质等,但是相信80的未来会更好。
● 将来准备换一辆什么样的车?
我一般是在用车3年之后看看市面上有什么让我心动的车,然后再订,完全随着我当时的心情,所以现在暂时不去想这个问题。
● 全文总结:
上一期的《编辑开什么车》对话了四位不太在意空间的紧凑型两厢车车主,而本次的四位车主则是对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刘昱昕的奇骏和王寅的昂科威属于比较畅销的车型,大家也都不陌生,并且他们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需要购置一部空间稍大的SUV;郭逸飞的楼兰相较之下就比较小众了;金雷的BJ80则是四部车里唯一一部硬派越野车,和之前的三款城市SUV风格截然不同。其实,编辑部里还有不少人都是SUV车主。如果这次没有看过瘾的话,欢迎关注我们之后的文章,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揭秘,汽车之家编辑们的爱车都是什么。(文/图/摄 汽车之家 王泽石 马亦骁)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