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04月 魏派开疆拓土承先志 哈弗重整河山待后生
农历三月,辰,泽天夬。泽上于天,夬,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申酉年的三月,逢清明、谷雨,正合“泽上于天”的卦象。这是比较纠结的一个月,机会与风险并存,既需要对当前有客观、正确的认知和分析,也需要对未来有清晰、果断的判断与决策。对于中国车市而言,各大厂商既要借着车展季扩大品牌传播,也要抓住用户的购车热情促进终端销售。并且车展季发布的新车,在年中调试生产线、优化产能之后,通常是冲击下半年销售高峰的增量车型,甚至是主力,其重要意义自不必言。
『全新哈弗H6』
前面我们提到哈弗H6随着年岁增长产品力渐衰,完成了2016年12月的华丽乐章之后,在市场竞争格局中的位置开始脱离中国品牌紧凑型SUV竞争圈的核心。于是在4月,全新一代哈弗H6登场了,并且迅速回归竞争圈核心,一统江湖,再次被群星拱绕。
不过,哈弗H6虽然拥有动辄几万的月销量,但显然哈弗在紧凑型SUV市场的用户细分和产品区隔并没有做好。H6系拥有M6、H6经典版、全新H6、H6 Coupe等诸多车型,并且每款车型都叠加以红蓝标再次细分。但这些数量庞大、让人眼花缭乱的车型并没有找到各自独特的定位、形成区隔,事实上不过是一款车的不同版本而已,其用户群体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想想一款车有几十个版本供用户选择,该是多么可怕。
『WEY VV7』
另外,长城汽车全新品牌WEY的首款车型WEY VV7上市。而从竞争格局图中看,WEY VV7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哈弗H7。这虽然一定不是长城汽车希望看到的,但也在意料之中。品牌的提升,需要有产品作为支撑,然而WEY品牌旗下车型均延续自哈弗平台:WEY VV7几乎就是换壳的哈弗H7,后来上市的VV5也是WEY版的哈弗H6,产品技术上并没有突破。更致命的是,WEY和哈弗的产品定价也没有拉开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虽然WEY VV7、VV5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这显然是分流了一部分哈弗潜在用户的结果。
一直以来,长城汽车都有品牌提升的迫切需求,从长城换标到哈弗独立,从红蓝双色区隔产品风格到直接打造“豪华品牌”WEY,再到近期传出各种版本的合资对象,长城汽车在不遗余力的进行各种尝试。WEY品牌的推出,看似长城汽车向前迈出了一步,不过私以为,在没有积蓄足够力量的时候急于出招,反而会浪费机会。所以长城汽车如果没能完成技术的积淀,产品上不能有所突破,价格无法将WEY与哈弗拉开距离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WEY所谓的“豪华”、“轻奢”的定位不被市场认可,反而替代了哈弗品牌的市场地位,而哈弗定位下滑,沦落为现在长城品牌的境况。
因此,无论是4月的车市表现,还是长城汽车所面临的问题,用夬卦来解读的确是恰如其分:“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 2017年05月 差异定位重整金领结 罅隙窥靶再射碧羽箭
农历四月,巳,乾为天。纯阳,天道刚健,运行不已。
农历四月对应乾卦,乃是至阳至刚的象征。车市的表现也不错:5月份,汽车市场终端销量达到上半年的最高点。此前在4月份车展季上市的新车,对5月份的市场竞争格局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4月份相继上市的雪佛兰探界者和斯柯达柯迪亚克定位接近,都瞄准了中型SUV与紧凑型SUV之间的交叉地带。二者与稍早上市的别克昂科威、标致4008一起,在两个细分市场之间展示了差异化竞争力。并且,因为探界者与柯迪亚克的出现,紧凑型SUV和中型SUV之间的对比竞争开始越来越频繁,原本区隔较为明确的两个细分市场开始连为一片了。具有足够区隔的细分市场之间,逐渐因为产品的丰富而融合是一个趋势。但同时,市场足够大的时候也会产生分化,这一话题,我们留在后面详谈。
■ 2017年06月 千帆竞过瀚海兴波澜 群雄逐鹿豪门起风云
农历五月,午,天风姤。阴长阳消,鸿运中衰;诸多阻滞,谨慎以防。
6月份,中国车市的第一个销售小高潮结束,进入淡季。但各大汽车厂商并不会因此而轻松,开始年中调整营销策略、提前布局下半年,为下半年的销售爬升期与年底的销售高峰做好准备。这个月也是全年促销力度最大、价格最低的月份,尤其是豪华品牌,普遍达到了20%的最大降价幅度,竞争激烈。
前面我们分析市场变化,以市场竞争格局作为工具,事实上品牌之间的竞争态势也可以应用这一形式来展现。从豪华品牌的市场竞争格局看,各豪华品牌之间的定位还是存在差异的,可以就此进一步细分。
超豪华品牌:劳斯莱斯、宾利的地位无可撼动,这种尊贵、典雅、奢华的气质,以及皇室血统、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其他豪华品牌所难以望其项背的。这些品牌的汽车产品,其作为汽车的属性已经与其他主流豪华品牌差异巨大,溢价能力也是主流豪华品牌远不能及的,它们更像是奢侈品,而不仅仅是代步工具。
豪华超跑品牌: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品牌专注于开发高性能的顶级跑车,也形成了独立的竞争圈。超跑之所以称之为超跑,就在于其对性能与速度的执着,相较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汽车,超级跑车更像一个专业机器。当然,奔驰、保时捷等品牌也有个别超级跑车产品,但其主要业务是生产主流的汽车产品。
豪华电动品牌:特斯拉在豪华品牌中绝对属于异类,也最为年轻。虽然其售价比肩BBA,但从产品上看,其成本主要都花在电池上了。无论MODEL S还是MODEL X,在工艺材质、人体工程学设计上,都没有达到豪华品牌应有的水准。但特斯拉代表了汽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科技、新能源,其价值也被用户认可,并被拿来与BBA相提并论。虽然当前特斯拉形单影只,但未来一定不会寂寞,有更多的初创电动车品牌正在或者即将进入市场,未来这个市场将迅速壮大。
主流豪华品牌: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豪华品牌了。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主流豪华品牌是这一市场主力与核心代表。主流豪华品牌与前面提到的超豪华品牌、豪华超跑品牌的定位差异在于,后两者作为奢侈品、专业机器的属性更多一些,而主流豪华品牌仍然是交通工具。主流豪华品牌所在的市场容量大,汽车产品溢价不太高,与非豪华品牌存在一定的价格重合,并且如前面提到:竞争日趋激烈。体现在用户行为上,就是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其对比行为不再集中在BBA之间,BBA的地位在被撼动:
在用户针对豪华品牌的对比行为中,德系仅占半壁江山。并且德系豪华品牌内部的势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被并称为“BBA”的奔驰、宝马、奥迪外,保时捷近年来也逐渐下探,成为德系豪华品牌新的一极,未来变成“BBPA”也不是不可能。
日系豪华品牌此前在华恐怕只有雷克萨斯最有存在感,讴歌与英菲尼迪表现并不好。不过随着二者新产品的投放、陆续实现国产化,这一现象正在得到改善。
而之前毫无存在感的美系豪华品牌,如今却通过快速的国产化与大量的产品投放抢在了日本豪华品牌前面。凯迪拉克的表现尤其抢眼,林肯也不甘示弱。凭借科技形象由电动车切入市场的美系新贵特斯拉,虽然暂时实际市场表现并不很好,但毕竟50万辆待交付的MODEL 3中,来自中国用户的订单量仅次于美国。
英国品牌捷豹路虎也开启了中国市场的征程,尤其个性鲜明的路虎,凭借丰富的产品,迅速赢得了中国用户的眼球。
此外,极具个性的意大利品牌阿尔法·罗密欧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并将中国视为其振兴品牌的重要市场。
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向普及阶段,卖方市场也逐渐变成买方市场,汽车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用户越来越挑剔的情况下,只有更懂用户、拥有更好的口碑、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才能打动用户,因此品牌的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在中国市场,主流外国品牌(非豪华的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充分,近年来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中国品牌经历了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7年也开始提升品牌集中度,未来也将延续这一趋势。相较于中国品牌与主流外国品牌市场集中度的上升,豪华品牌市场集中度近年来逐渐下降。其原因在于中国用户购买力日趋提升、对更具品质的汽车需求越来越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豪华车市场已不再是“BBA”的天下,日系、美系、英系豪华品牌纷纷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大量投放新车型,还实现了国产化,因此豪华车市场近年的品牌集中度仍会呈下降的趋势。
豪华品牌市场集中度下降是竞争激烈的体现。用户喜新厌旧也好、追求个性也罢,BBA不再“独得恩宠”,各大豪华品牌开始“雨露均沾”。随着中国用户需求的升级,对汽车品牌、品质的需求,将是未来的重要诉求。豪华品牌的市场刚刚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