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用车宝典] 在上一期分享中,我和大家聊了聊自驾游和越野的不同,以及一些特殊性,包括车辆、装备和心态,甚至是你的队友,这些细节都会影响你越野驾驶时的表现,而在这期中,咱们紧接上次的话题,来聊聊对于初涉越野的那些朋友们来讲,哪些东西是必须要进行升级的,有了这些升级,会让你的越野之路走得“更平顺”一些……
初涉越野的“三道前菜”
好吧,上半部分内容我又慷慨激昂了一番,不为别的,只是希望让很多想去体验越野、体验一般自驾游之外更多尝试的朋友们能在出发前先“冷却”一下自己,别盲目受伤。越野这事儿,真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盲目参与,只有可能付出“让自己倍感意外”的代价。
说完了越野和自驾游的不同以及越野的几个特点,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初级越野者来讲,三处我认为最重要的基础入门升级项目。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它们都是很基础很重要的升级,而且覆盖面和适用面也很广,不仅限于越野车,SUV也是同样适用的,简单说,只要你想参与到越野中来,这几项升级你就必须要有。除非你说我就是越野大神,那另说了……
轮胎升级:穿着皮鞋去爬山?
很多人谈到越野升级,都喜欢聊升高、加锁等等,要不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越野的,其实不然,玩越野,轮胎才是第一步要考虑的升级项目,因为没有人会穿着皮鞋去爬山……
为什么要升级轮胎?其实之前有太多的节目都聊过这个话题了,如果你是以城市间自驾为主的话,其实原厂胎就足够用,舒适,安静,而且省油,但越野,则完全不是一码事了。
先来说说原厂轮胎为什么不适合越野,对于大部分车型来讲,原配的HT胎(公路胎)是个很稳妥的选择,较密的花纹设计,配合排水沟槽的设计,胎面和胎侧又都比较柔软单薄,在城市使用时舒舒服服,又不吵又不费油,但也就是因为“柔软的设定”,在越野时会成为你的噩梦。
因为花纹较密,所以它的静音性能和公路性能都会不错,但也正是因为这点,一旦遭遇碎石路段或者山地的泥土路段,这些细细的花纹是无法快速的将异物、泥土或碎石排出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SUV车型一走进碎石路段,稍微有个斜坡就容易轮胎打滑走不动,这就是因为它的“挠地性能”不灵造成的,花纹太多,胎块又密,没办法“挠走”碎石和泥土,也就失去了牵引力。
再来说说胎侧,在越野驾驶中,最容易扎胎的部位其实不是胎面,而是胎侧,因为在遭遇碎石的时候,轮胎多少都会一些空转或者打滑,而HT胎因为初始设定就是公路驾驶,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性,它的胎侧一般都会比较软。所以胎侧就很容易被尖石划破,我总建议那些用HT胎去穿越的朋友们,一定远离碎石、尽量不要让轮子挠起来。HT胎就怕挠,一挠,侧面就容易被刮破,再加上原本就不具备什么烂路牵引能力的胎面花纹设计,HT胎在碎石和泥地中就更没什么优势了。
于是乎,AT胎(全地形胎)出现了,更大的胎块、更稀疏的花纹设计,保留些许排水沟槽设计,公路、越野两相宜,优化过的花纹设计可以让轮胎快速的将碎石和异物甩出去,配合更大的胎块,换来了更强悍的烂路牵引能力。而对于部分高端AT胎来讲,它们还加入了胎侧的花纹设计,除了让胎侧具备更强悍的保护能力外,也赋予了它更多额外的抓地性能,在走一些碎石攀爬时,通过放气,可以让轮胎的接地面积更大,从而让胎侧的胎块设计变成了额外的爪子,让轮胎即使通过侧面,也可以“扒”着石头前行。
最后,如果你喜欢深度越野、没事就去挑战泥地或者极限攀爬的话,MT胎(泥浆胎)则是你的归宿。夸张的花纹设计几乎抛弃了传统轮胎的排水设计,结合宽大的胎块,换来了超强的烂路牵引能力,就算你的轮胎不幸“卡住”一块板砖,它也能粗暴的将它甩飞出去……
当然,这种轮胎的不足也很明显,因为一切都考虑了极限的抓地力和牵引能力,胎块间隙又太大,铺装路噪音会大很多,而且因为没了排水沟槽的设计,铺装路的刹车性能也会相对差很多,在城市里开还是不要太猛,否则真有可能踩不住。
加装护板:“小心墩到蛋”
有了一双适合你的鞋,其实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但在越野领域,护板的应用还是存在不小的争议的,有人觉得有用,可以保护关键部件被磕碰,有人觉得没用,认为技术好就可以规避这些麻烦,护板到底有没有用,护板到底护的是谁?咱们借此也一块探讨一下。
咱们得先整明白一个事儿,为什么要加护板,很多朋友都有经历,在买新车的时候,有些车型原厂就带护板,但大部分都是塑料材质的,这些护板算不算数?能不能起到作用?能!
其次咱们再来聊聊,护板到底护的是什么?这里要分开说,咱们以四驱SUV车型和吉姆尼分别举例来聊。两者也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底盘结构和悬架形式。比较容易理解其中差异。
可以看得出,对于SUV车型和大部分硬派SUV来讲,独立悬架的底盘结构注定了发动机的位置会很低,油底壳位置更低,差速器什么的也都在最下面。这么说吧,对于SUV来讲,它重要的部件都是“直接面对着地面”的。要开出来越野自驾的话,其实托底和磕碰的几率是会更高的,而且磕碰的都是最为关键的位置,稍微碰个大石头,可能油底壳就漏了,稍微一个不小心,脆弱的铝制后桥差速器可能就废了。
再反观非独立悬架的越野车,比如吉姆尼、牧马人、大G这类,基本都是整体桥结构,最贴近地面的不是发动机和油底壳以及差速器,而是前后桥,真要磕碰了,也是桥壳先磕碰,上面说的那些核心的,脆弱的部件其实倒不容易被磕坏撞坏。
总的来说呢,其实我觉得对于越野驾驶来讲,SUV和硬派SUV车型其实比越野车更需要护板的保护,因为他们的关键部分位置太低,一旦磕碰,风险太大,而且因为悬架的特点,落差都不会很大,比较容易托底。像是对于SUV来讲,水箱、油底壳、差速器都是要重点保护起来的。
反观越野车,我倒觉得其实除了分动箱最为需要保护一下外,其它的部位其实还算好,毕竟在真实越野环境中,最多发生磕碰的一般都是前桥差速器壳和四轮的支臂。(也叫关刀、牛腿)像是水箱、变速箱、什么的,都在前后桥的上面,就算磕也磕不到它们。对于硬派越野车来讲,只要四驱还在,其它位置一般不会轻松磕坏,分动箱一出问题,基本这车能勉强开出来就不错了,所以对于硬派越野车来讲,其实护板只要保护住关键的位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