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实拍的这台北京BJ40并没有配备前后差速锁,不过在滑轮组测试中,车辆也能够通过所有项目。北京BJ40带有智能越野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系统能自动识别当前路面,将车辆性能调节至最佳状态,在仅单前轮有附着力时,4H形式下也仅有智能越野模式能够挣扎脱困。
北京BJ40在全轮都有附着力时,4H形式下拉力达到2449公斤时轮胎发生了打滑,因此即便4L形式能够放大车辆扭矩,但受限于原厂轮胎突破了抓地力极限,数据也无法进一步提升,前轴有附着力时亦是如此,所以我们没有再单独使用4L形式进行测试。那么也就是说如果配上抓地力更强的轮胎的话,相信北京BJ40还能取得更强的成绩。而在单前轮以及单后轮有附着力时,车辆的动力输出受到了限制,发动机转数只能达到800rpm左右,对成绩影响严重。
之前四门版车型在无任何机械锁仅靠电子限滑的情况下滑轮组测试都能轻松过,我相信应该没有人会质疑这台车过滑轮组测试的能力。在通过最高难度的单前轮和单后轮时,这台车基本都是如履平地般的通过,轮胎完全不会出现一丝打滑。
我们先在模拟湿滑路面的滑轮组上进行测试,在双前轮及双后轮有附着力的情况下,轻松脱困。面对交叉轴,由于后桥是开放式差速器,车辆有明显的打滑现象,但在电子限滑的协助下,车辆也可以比较轻松地通过。而在单前轮和单后轮有附着力的测试中,车辆脱困时间比较长,不过车辆的扭矩输出够大,能在某一个瞬间将动力传输给有附着力的那个轮上,车辆顺利脱困。
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这台没有后桥差速锁的BJ40 PLUS还是通过了全部滑轮组测试。双前轮有附着力、双后轮有附着力和交叉轴用高速四驱模式就可完成,而单前轮和单后轮有附着力的情况下,用高速四驱则会由于牵引力扭矩控制系统会介入从而限制动力,所以使用低速四驱会更轻松一些。
单后轮有附着力时,后桥伊顿限滑差速锁在单后轮空转并与另一侧静止的后轮达到一定转速差后自动锁止,左右半轴行成刚性连接,静止一侧的车轮突然获得较大的动力,将车辆推出。仅单前轮有附着力的情况下,电子辅助不太果断,同时制动力也很一般,耗费了一定的时间最终才脱困,虽说单前轮过的并不轻松,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通过了。
不出所料,BJ40L所有的滑轮组测试项目都挑战成功,有大梁、有限滑差速锁、有分动箱并且四驱测试性能出色,这些都让我对它在汽车之家SUV测试中心的表现充满期待。
小起伏不成问题,下面咱们爬个大坡试试。143马力驱动整备质量超过1.8吨的车体,动力不够充沛。好在发动机扭矩输出还算不错,只要地面摩擦力够大,它能在两驱模式下用一挡慢速爬上20°的坡道,无需加速冲坡。
当坡度超过25°以上,高速四驱已经给不上力了,车辆很容易死火,此时低速四驱派上用场,扭矩放大2.5倍效果显著,只需踩半脚油门车辆就能稳健的翻越坡道,详情请见视频。
接下来我们继续提高难度,尝试爬一个角度比较陡峭的沙地坡。爬坡时直接选用了4L低速四驱模式,而且为了防止车辆陷入松软的沙地,车速必须要稍快一些。从下面的视频中看出,爬坡前半段进行得很顺利,冲刺势头挺猛,然而在接近坡顶的位置停了下来,最终没能冲出流沙的围困,我们的沙漠冲锋舟沉没了。
首先考察的是野外交叉轴脱困实力。在此使用低速四驱模式,前后桥扭矩50:50分配,可惜由于前后桥都不具备轮间限滑功能,出现交叉轴时悬空的车轮疯狂空转,动力流失,车辆停滞不前。
除了野外测试,我们还挑战了专用的滑轮组和馒头包,结果和之前一样,奇迹没有出现,看来没有轮间限滑装置的低配版车型确实不具备交叉轴脱困能力,我们终于死心了。
尽管不能通过交叉轴的结果让人失望,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趣:开着车玩个简单的野外穿越还是很有意思的。短小的保险杠使之具备37°的接近角、33°的离去角和24°的纵向通过角,三项参数竟然比标杆产品Jeep牧马人Sahara还要强大。最小离地间隙为210mm,优势不突出,算是基本够用了。
北京40与Jeep牧马人Sahara两门版参数对比 | ||||
接近角 | 离去角 | 通过角 | 离地间隙 | |
北京40 | 37° | 33° | 24° | 210mm |
牧马人 | 35° | 28° | 22° | 223mm |
它的悬架很坚韧,坚固的底盘有效抵抗来自地面的冲击,展现出硬派越野车的彪悍作风,给人充足的信心。面对那些看似夸张的坑洼,你不用害怕托底,也没必要担心底盘强度,尽可以尝试大脚油门快速通过,体验畅行无阻的那种快感,非常容易上瘾。
爬坡能力
分动箱2.5:1的低速齿比,无疑是BJ40在越野性能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和一般的机械式分动箱一样,挂入4L模式之前必须先停车挂空挡,然后再使劲将四驱挡杆推入4L挡,BJ40瞬间获得了蛮牛般的力量,经分动箱放大2.5倍的扭矩,即便是上图那种极限坡度也能轻松应对。
交叉轴脱困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想要给BJ40制造一个交叉轴路况,并不简单。由于悬架行程很长,交叉轴馒头包落差必须足够大才能让BJ40的交叉轴车轮同时离地。由于此次试驾BJ40并没有后轴LSD限滑差速器,也没有配备ESC电子辅助,当左前和右后车轮同时失去抓地力之后,动力便无法传递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因此无法从交叉轴中脱困。
对于一台以越野为卖点车型而言,这无疑是个致命伤。想要弥补这个缺陷,目前唯一的选择就是选装后桥的LSD限滑差速器。相比这样纯机械的解决办法,其实为BJ40配备一套可以提供电子限滑功能的ESC车身稳定程序就可以完美解决。从成本和匹配难度上看,北汽为BJ40增配ESC并不存在太大问题,再说了,ESC还能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也是消费者最喜闻乐见的,何乐而不为呢?
越野部分总结:尽管没有选装后桥限滑差速器的BJ40无法从交叉轴中脱困,但是在其他方面,BJ40的表现均令人满意:出色的车身结构让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低速四驱的攀爬能力也表现出了专业越野车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