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改装/赛事 特别报道 正文

备战CFGP上海 中国方程式驾驶培训实录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 第一节练习

汽车之家

  接下来的练习是我最喜欢的方式:跳过冗长的理论课程,直接开车上赛道练习。何老师坐进一辆CFGP赛车在前面领路,我们三位学员各驾驶一辆赛车在后面跟随。当听到这个安排的时候简直太开心了,因为一方面我个人更适应这种从实践出发慢慢体会细节的过程,另一方面……谁不希望能早一点把朝思暮想的方程式赛车开上赛车场啊。别告诉我把一辆方程式赛车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无动于衷。

汽车之家

  维修通道出口绿灯亮起,踩离合拉挡把挂入1挡。离合器的脚感很硬,就像是一些更换了竞技离合的房车一样。结合点没有太突兀,居然还有很好的渐进性……轻踩油门,享受着和车身铆接在一起的发动机传来的轻轻振动,缓缓起步第一次将一辆方程式开上了维修通道。

汽车之家

  敬畏的心情,依旧是敬畏的心情。我仿佛朝圣一般轻轻捧着方向盘,小心翼翼用2挡大约2700rpm的转速往外走。车上没有速度表,只能估算是否超过了60km/h的限速。实际上肯定比限速慢得多,前面一起练习的小伙伴已经跑得没踪影了。拐过维修通道的第一个弯角的时候,我在很慢的车速上感知到了一种无法比拟的直接操控感受:和卡丁车的那种随动随有的直接不同,坐在CFGP低矮的座舱里,高高的车身包围到和耳朵平齐的高度,身体仿佛和赛车成为了一体。我就像被一台钢铁机器挟持了,每个操控意愿都被神经质一般的放大。方向盘、转向机、转向拉杆这些动作执行机构好像都不存在,车轮以几乎零延时的响应速度……额不对,是整个车身以零延时的响应速度迅速向我想要的方向偏转过去。虽然速度还很慢,但已经让人感知到了足够的威慑力,一辆血液里流淌着汽油的方程式赛车的威慑力。

  在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中,我排在队尾跟随前车缓慢驶上了赛道。大脑这个时候几乎处于半空白状态,机械性的慢慢走着行车线,完全是靠脑中的条件反射走着行车线。这时候有几件事在不断牵扯我的注意力,一个是努力适应序列式变速箱的换挡节奏,一个是适应响应速度惊人的车身,还一个是前方赛车的车尾简直太漂亮了。

汽车之家

  还好提前了解过序列式变速箱的工作状态,知道不带电控装置的序列式变速箱需要油门的配合才能顺利换挡。这种玩法在摩托车上实践过,但汽车上是第一次。于是我要克制住制动踏板上的左脚不要动,然后在松油门的瞬间升挡,或者在补油的配合下降挡,一边操作一边熟悉换挡杆的操作手感。话说CFGP的座舱真心狭窄,变速杆和车身钢管之间的间隙非常狭窄,将将容得下一只手的厚度。而且这个变速杆的操作风格和我们日常熟悉的H挡不同,不能用那种温柔顺滑的手法,让同步器线性匹配转速啮合,因为直牙序列式变速箱是没有同步器的。根据技师介绍的方法,我需要快而短促地进行换挡动作,手臂的动作在升挡时候像是不碰杯子抽掉台布,减挡动作则像是对着沙袋打出一拳……总之就是这种短促的爆发力才能在不打齿的情况下实现顺利的换挡,至少在当时是这样的。

  车身的响应速度随着车速的提高成比例升高,在刚开始的几圈里让人根本无法适应。尤其是直线中后段车速超过150km/h以后,丝毫的一点动作就能让赛车出现意料之外的激烈轨迹变化和重心转移,在刚刚上手时候,我甚至怀疑这个神经病一样的底盘是不是没有调好才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在整个转向过程中,方向盘依旧保持了很轻的操作手感——当然比带转向助力的房车要重,但是在开过的所有无转向助力的车型中,包括房车和卡丁车,是最轻的。

  浑浑噩噩半个小时就过去了,练习的过程中除了5号弯至6号弯路段有积水需要减速慢行以外,其余路段也是以相对比较保守的车速行驶的。左脚制动这件事倒是很快就适应了,可能和之前刚刚接触了两天卡丁车驾驶有关系,逐渐可以在没有太多困扰的情况下温柔刹车进弯了。虽然刹车点依旧是保守地提前30-40米,全油门时间也基本很少,有时还总是会将制动踏板当成是离合器在降挡时候神经质的跺上半脚……但总算相对顺利的跑下了我人生的第一节方程式练习课程。

汽车之家

  爬出赛车以后,我对之前的整个驾驶过程仔细回味,发现最难的部分是尚需建立必须的肌肉记忆,比如序列式变速箱的升挡降挡动作,记住左脚永远是制动而并非离合器,还有进一步适应轻轻一动方向就快速反应的车身底盘。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硬,总算找到了一些类似大号卡丁车的感觉了。于是第二节练习开始之前,我已经把它当做了是一台140马力的大号卡丁车。

文章标签: 汽车赛事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