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练习:1分19秒
第二节的练习在两个小时之后。由于先前比较顺利的第一节感觉还不错,我开始尝试更快速的进弯。说实话这一部分还是挺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要摸清一台从未了解过、感觉深不见底的方程式赛车的底盘特性还是挺需要胆量的。虽然1.5万元的培训费包含了所有赛车使用、赛道租赁、轮胎、汽油以及教练等费用,但如果真的把车撞坏了还是需要自掏腰包进行赔偿的。方程式赛车为了轻量化对悬架系统做出了近乎变态的偷轻,加上没有前后保险杠和侧裙,各部分结构的抗撞能力并不高。加上方程式赛车相对昂贵的造价,我告诉自己:车损这事还是尽量不要发生的好。
在相对比较激进的进弯过程中,我发现了中置后驱底盘相对中性的转向风格,在动作不协调的时候可能出现推头,也可能出现甩尾。听闻方程式赛车近乎苛刻的窄小宽容度,胆小如鼠的我根本不敢做超出极限的尝试。结果在这节练习中轮胎依旧没有达到应有的工作温度,赤裸裸地对我自认为已经很激进的驾驶风格进行着嘲笑。另外我发现CFGP赛车的1.8L发动机特性貌似更兼顾高转速扭矩,因此在出弯发动机转速较低的时候(因为开的慢导致转速更低),车身响应有一丝与之不太相称的懈怠。于是我开始逐渐提前全油门的时机,以求出弯能将发动机功率更有效地进行利用,结果这个“早加油门”难关换了很长时间才解决。
原来由于方程式赛车迅捷的响应速度和惊人的弯心车速,让人不由得把它当做一台大马力跑车对待,结果就会在出弯时候对油门进行小心翼翼的控制,生怕巨大的扭矩让后轮提早突破极限,造成失控。其实说回来CFGP方程式赛车只有区区140马力,宽大的后轮光头胎对此的功率储备还是比较充足的。结果我发现在许多弯道快到弯心的位置,已经可以早早全油门下去,用有些躁动的车尾进行出弯动作。不知道听哪位高人说过,全油门时间比对手更长,胜算就会更大。
第二节跑完的时候,技师向我反馈圈速在1分19秒左右,我不禁哑然失笑。在北京金港赛道上,我驾驶1.6L排量、重量1100kg的改装前驱房车也是1分19秒的成绩,也就是说离这台方程式赛车底盘的三分功力都还差很多。作为比较,我查到7月份CFGP北京站的时候,成绩最好的车手在排位赛时候跑出了1分09秒的成绩。于是我的第二节练习以落后10秒的“傲人”成绩宣告结束。分析成绩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刹车这事根本还没开始研究。之前两节练习刚刚熟悉了车辆的底盘特性,全油门时间也比之前更长了一些,但刹车点依旧是非常、非常保守的位置,估算比最优刹车点依旧提前了30米左右,而刹车力度一直是相对温和的状态。可是当天仅有的两节练习机会已经过去,只有期待第二天再对制动系统进行研究吧。
● 调整制动比例阀
第二天开始之前,我直接将目光投向了驾驶室内红色的制动比例调节按钮。之前依稀记得在赛道湿滑部分制动时会导致后轮短时间抱死,暂时拖停了发动机,还对车身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制动系统的良好发挥肯定要借助于前后制动比例的完美分配,于是我打算顺时针旋转旋钮,将制动力偏向前轮一些,以实现更好的制动力度。我调整了多少呢?顺时针旋转了两圈,于是在当天第一节练习的第一个弯角,悲剧险些发生。
一号弯重刹已经是一个常态,但余光中瞬时抱死的两个前轮让我略微惊讶,而车身反馈到身体的感觉就是:照这样车停不住了。左脚制动的深浅尚未熟悉,这种对付制动抱死的条件反射性抬脚动作还只有右脚才会,于是笨笨的左脚在徒劳虐待了几下前轮后,让赛车的前半部冲出了外侧路肩,停在了草地里。由于无法触碰离合器踏板和及时推入空挡,发动机也在赛车停住的瞬间灭车了。
手忙脚乱重新打火、倒车(幸亏这个变速箱有倒挡),在裁判点裁判的注目礼下驶回赛道,然后马上把制动力分配按钮逆时针向后轮方向调整了两圈,回到之前的状态。很明显,刚才是制动力过多地分配到了前轮上,在前轮打滑、后轮制动力欠缺的情况下,赛车以很低的减速度进行制动,才差点投入了缓冲区温暖的怀抱。
痛定思痛,本节练习的任务就成了找到合适的制动力分配设置。我的方法是提前20-30m进行相对比较重的制动,同时观察前后轮是否有锁死状态,并感知车身在进弯时是否有不稳定趋势发生。调节旋钮每圈有3个整挡定位,调节起来还是蛮方便的。于是我在每条直线上进行调整,每次一格,马上在下一个刹车点进行测试,出弯后再进行调整……于是这样几圈下来,我找到了一个似乎比较稳定的状态,就是制动时前轮在抱死和转动之间不停挣扎,稍微重踩还会导致短暂四轮抱死。进弯时左脚保持渐进性地制动力缩减,刚好能让内侧前轮由于重心转移失去抓地而产生更趋于临界状态的抱死。到底对不对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从电视里看F1一级方程式比赛慢镜头的时候,依稀记得职业车手也偶尔会让内侧前轮出现抱死滑动的情况。方法对错有待考证,技师倒是惊喜地告诉我,我跑出了1分14秒的圈速——也就是比7月北京站的最好成绩慢5秒左右。
30分钟的练习结束、开回维修通道以后,我坐在车里没有马上出来,而是摘下头盔眯上眼享受着方程式舒适的半躺式座舱。曾有车手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座位是F1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座舱,眼前的CFGP中国方程式赛车虽然离F1还有点远,但在驾驶舱的独特魅力和舒适度上已经是很高的水准了。可能也是因为有了这样舒适、富有包裹性的驾驶舱,车手才能毫无顾虑在赛场上进行精准的操作和高水准的拼杀。
到这里,培训包含的三节共1.5小时的练习告一段落,我也算是顺利完成了CFGP中国方程式赛车的培训课程,等到E级赛照发下来就具有了参赛资格。主教官何老师对我的表现还算满意,但也指出一些弯角,尤其发夹弯的线路并不是方程式赛车应有的线路,入弯过早导致出弯速度会受到一些影响。经过练习应该能开得更好。纠结的时候到了,下午还有两节各30分钟的付费练习时间,每节练习的费用和赛前付费练习的价格一样,都是1500元/节。我的天,1200元都能在金港赛道跑一整天的自驾车赛道日了,那么练还是不练,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