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品牌历史 正文

走过百年激情路 玛莎拉蒂品牌历史回顾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De Tomaso的救赎

汽车之家

  下一个接管玛莎拉蒂的是阿根廷人Alejandro De Tomaso。1975年,由他创建的公司De Tomaso在GEPI的帮助下收购了玛莎拉蒂大部分股权,Alejandro De Tomaso成为玛莎拉蒂新任董事长。Alejandro De Tomaso早年间曾是玛莎拉蒂车队赛车手,很早便结束赛车生涯的他转而进入汽车制造业,并于1959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De Tomaso汽车公司,主要业务便是生产高性能运动型车。

汽车之家

  刚刚接手玛莎拉蒂的时候,De Tomaso面对的是混乱的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并不算高的产能。尽管困难重重,但De Tomaso并没有慌了手脚,他充分利用玛莎拉蒂的优秀设计团队,通过研发新车逐渐稳定局势。接手公司仅仅一年后,玛莎拉蒂便在De Tomaso的领导下推出了名为Kyalami的新车,这款车由Pietro Frua操刀设计,据说他在设计过程中受到了当时奔驰SL系列的启发,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留存了玛莎拉蒂的经典设计元素

汽车之家

  量产版Kyalami于1976年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车身尺寸巨大的它依然有着一副俊秀的外表,发动机舱略倾向地面的经典设计依旧被保存下来,大灯采用独立四圆灯设计,车身棱角虽然更加分明,却依然充满了流畅、平直的线条感,并且由于腰线位于车身中下部,整台车的视觉重心也因此被拉低。

汽车之家

  至于动力方面,玛莎拉蒂共为Kyalami提供4.2L与4.9L两款V8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265马力与290马力,无论哪个版本车型均可以选择5速手动或3速自动变速箱。不过由于当年世界市场尚未完全摆脱石油危机影响,对这类车接受程度有限,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Kyalami的销量非常惨淡,在其有限的生命周期内总共只生产了210台,于1983年停产。

汽车之家

  在推出新车型的同时,De Tomaso也没有忘记将总裁系列继续延续下去,1979年,由乔治亚罗亲自设计的第三代总裁上市,新车造型更加大气,少了些许运动气息却多了几分成熟稳重,俨然一副旗舰轿车姿态。当时的玛莎拉蒂似乎也有意将总裁定位于此,此时De Tomaso的脑海里已经在思考下一款更加实用、门槛更低的车型了。

汽车之家

  为了顺应人们日益成熟的用车需求,也为了给品牌自身“减负”,De Tomaso领导下的玛莎拉蒂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中置超跑的研发生产,转而生产价格更便宜、性能同样不俗的前置后驱轿跑车,玛莎拉蒂的第一个尝试便是1981年上市的Biturbo,前期推出的是双门四座Coupe车型,它由De Tomaso设计团队中的Pierangelo Andreani负责,双门版车身尺寸比同时期的宝马3系还要小,它保留了四眼大灯设计,车身线条以规整的直线为主,紧凑的轴距与低矮的车身让它看上去很有精气神儿。

汽车之家

  尽管车身尺寸还不如宝马3系大,但玛莎拉蒂却为它配备了2.0L、2.5L以及2.8L V6双增压发动机,1981年推出的车型仅有2.0L这一个排量版本,最大功率182马力,尽管这个版本车型仅在意大利本国销售,但它却是整个系列中销量最高的版本,4年时间内销售了9206台车。

汽车之家

  1983年后,Biturbo增加了排量更大的2.5L V6双增压版本,最大功率188马力,与此同时搭载2.0T V6发动机的高功率版Biturbo S也被推向市场,尽管排量仅有2.0L,但它的最大功率可达208马力,而这也符合很多消费者对于排量小、动力强的需求。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售价相对低廉,动力同样不俗的Biturbo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了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后期玛莎拉蒂还在双门Coupe车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四门轿车与双门敞篷版本,为了与双门版加以区分,玛莎拉蒂根据这些车型的车门数量为其命名,“228”即双门且采用2.8L发动机的车型,“420/425/430”即四门分别采用2.0L、2.5L与3.0L发动机的车型,虽然隶属于同一车系,但它们的造型也略有不同。据不完全统计,玛莎拉蒂共计推出了三十余款不同车身形式、不同动力版本的Biturbo车型,量产14年时间内共计生产4万余台,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玛莎拉蒂品牌中走量的重要产品。

汽车之家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玛莎拉蒂还曾与克莱斯勒集团短暂进行过合作,并由此研发出了一款名为克莱斯勒TC的双门敞篷车。这款名为TC的敞篷车基于克莱斯勒K平台打造,由玛莎拉蒂与克莱斯勒共同研发生产,于1986年在洛杉矶车展首次亮相,这款车在美国及意大利工厂里同时生产。不过两家企业的合作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深入,研发车型也仅限于这款克莱斯勒TC,随后玛莎拉蒂在De Tomaso的领导下继续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汽车之家

  为了让意大利在90年代重新跨入世界汽车制造强国行列,意大利政府号召国内车企努力开发新产品,在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意大利政府还提倡车企进行跨公司,甚至跨国合作,在这种“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De Tomaso领导下的玛莎拉蒂在继续努力开发新品的同时也在寻求着新的发展方向。

汽车之家

  1989年底,玛莎拉蒂推出了全新两门双座跑车Shamal,它的名字来源于当时在中亚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肆虐的台风“夏马尔”,它由著名设计师马塞罗·甘迪尼操刀设计,甘迪尼的成名作品便是几乎人尽皆知的兰博基尼穆拉与康塔什,此前的设计经历让他赋予了Sharmal些许兰博基尼元素,不过我们还是从它身上很清晰的看出Biturbo的影子。

汽车之家

  动力方面,这台造型极为紧凑的双门跑车搭载了一台暴躁的3.2L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326马力,最大扭矩436N·m,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5秒,最高时速可达260km/h。在那个年代,这样强大的动力输出绝对是超跑级别的。

汽车之家

  为了响应意大利政府“加紧研发新车”的号召,玛莎拉蒂还在90年代重启了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Ghibli系列,而它搭载的便是那台来自Biturbo的2.0L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时期玛莎拉蒂面向意大利及欧洲还推出过搭载2.8L V6发动机的第二代Ghibli。据了解,复活的第二代Ghible于1992-1998年量产7年,共计生产汽车2300余台。

  随着90年代世界各国车企的不断崛起,外形漂亮、售价低廉又经济耐用的汽车受到了普通消费者的追捧,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起来。这样的竞争同样延续到了豪华运动车领域,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玛莎拉蒂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公司领导者De Tomaso迅速开始为玛莎拉蒂的下一步发展做着规划,很快他便找到了玛莎拉蒂品牌的“救星”。

文章标签: 品牌历史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