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六七十年代才“开窍”的跑车厂商来说,阿尔法罗密欧对迪翁轴悬架的应用整整提前了一个时代。除此之外,工程师们还将这台1.5L直列八缸双机械增压发动机几乎压榨到了极限,它拥有令人咋舌的420马力,最高转速可达9600转/分钟。然而对于如此小排量的机械增压发动机来说,得到巨大输出功率的代价便是高的吓人的油耗,据了解,一加仑汽油只够Tipo 159赛车跑上差不多2英里,换算后可以得出,它的百公里油耗在125L以上!
这就导致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Tipo 159在当时的确有着傲视群雄的绝对实力,但过大的燃油消耗让它在比赛中不得不比其他对手多进站补充燃油,反而更耗时间。然而在绝对速度与进站次数的矛盾中,阿尔法罗密欧选择了前者,就这样,“怪兽”Tipo 159出现在1951赛季F1大奖赛的赛场上。
这次脱颖而出的是胡安·方吉奥,这一年他以三站冠军、两站亚军的成绩再度摘得年度车手总冠军。然而这一次阿尔法罗密欧却赢的并不轻松,亚军Alberto Ascari与方吉奥仅有6个积分的差距,卫冕冠军Giuseppe Farina更是直接跌落到第四名,而这一年他们遇到的最大对手,正是前阿尔法罗密欧车手,恩佐·法拉利创建的Scuderia Ferrari车队。
恩佐·法拉利很早便发现了Tipo 159身上存在的问题,与阿尔法罗密欧不同的是,他更注重性能与进站次数之间的平衡。因此他选用了性能相对保守的法拉利 125S与375S参赛,它们分别搭载八缸1.5L机械增压发动机以及V12自然吸气发动机,其中375S最大功率同样超过300马力,油耗却只有35L/百公里。跟它比起来,Tipo 159似乎不是在加油,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
1952-53赛季,国际汽联修改了F1大奖赛规则,赛事被迫减掉几站,将部分F2比赛成绩记入当年车手积分中,也正是因此,这两个赛季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届“缩水”的大奖赛。技术优势迅速消褪和杂乱的赛制变化摆在阿尔法罗密欧面前,深受困扰的车队只得暂时离开赛场,沉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
随着车队远离赛场,原本叱咤风云的黄金搭档土崩瓦解,Giuseppe Farina去了法拉利,Juan Manuel Fangio则来到玛莎拉蒂车队效力,而1952-53赛季也几乎成了法拉利当家车手Alberto Ascari的个人表演时间。二战结束几年后,阿尔法罗密欧光辉夺目的赛车历程也画上了休止符。
1954年,F1大奖赛赛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组委会规定所有参加F1大奖赛的厂商必须使用搭载2.5L发动机的车型,新规出台后梅赛德斯-奔驰车队、库珀车队以及BRM等车队纷纷崛起,世界赛车运动瞬间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而阿尔法罗密欧却因没有适合参赛的2.5L发动机而与这项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赛事渐行渐远。然而离开F1赛场的阿尔法罗密欧并没有彻底放弃汽车赛事,后期他们还曾在世界各地多项赛事中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