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发新车类型占比:全新车最多/改款车和概念车次之
与上海车展不同的是,在本次车展所有首发新车中,全新车的数量超越了改款车,这意味着我们在广州车展上会看到很多新面孔。在总计14款全新车中,有9款来自于海外品牌,包括东风日产西玛、东风雷诺科雷嘉、英菲尼迪QX30、一汽-大众高尔夫·嘉旅、DS 4S等。在这几款车中,西玛是东风日产引入的全新中型车,主打运动风格,未来将和天籁携手征战中型车市场;科雷嘉则是Kadjar的国产版本,其也是东风雷诺首款国产车型,对于雷诺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紧随全新车的是改款车,共有10款,这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品牌,其中包含有广汽本田新款凌派、保时捷新款911、一汽丰田新款兰德酷路泽、新款捷豹XJ等。其中,新款911全面换装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看点十足。在8款概念车中,最值得关注的非宝马Compact Sedan概念车莫属,上文中我们已经提过,该车有望成为未来入门级宝马三厢车的雏形。此外,马自达KOERU越概念车则是未来一汽马自达CX-4的雏形,值得关注。此外还有几款中国品牌的概念车,我们将会在下文中为大家介绍。
『上海大众途安L』
换代车型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本次车展上只有5款换代车型发布,包括大众途安L、本田全新艾力绅、起亚KX5、现代领动、雪佛兰迈锐宝XL。总体数量虽少但款款重磅,就比如上海大众途安L,作为途安的换代,新车在车身尺寸方面有所提升。还有东风本田全新艾力绅,新车与奥德赛同平台打造,配置更加丰富,定位更加偏向于家用化,在车展上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
◆ 细读中国品牌:全新车最多,达5款
『长安CS15;昌河Q25』
在中国品牌方面,共推出5款全新车型,分别为昌河Q25、长安CS15、江淮iEV6S、领志i1、奇瑞艾瑞泽5。其中昌河Q25和长安CS15都定位于小型SUV车型,他们的推出势必会加剧中国品牌小型SUV市场的竞争。艾瑞泽5则是一款全新紧凑型车,这款车预计主打7-9万元市场,将会与新帝豪、逸动、悦翔V7等车型展开竞争。
『荣威Vision-R概念车』
『传祺i-lounge朗智概念车;传祺EV Coupe概念车』
另外,我们还看到中国品牌推出了3款概念车,这其中包括传祺i-lounge朗智概念车、传祺EV Coupe概念车和荣威Vision-R概念车。这些概念车并非仅仅展示科幻、个性的造型,它们都预示了未来新车的设计方向。就拿传祺i-lounge朗智概念车来说,这款车是未来传祺全新MPV的设计雏形,后者可能在2017年正式推出,离我们并不遥远。
● 首发新车车型占比:轿车占半数/SUV次之
那么在具体车型方面,本次的首发新车有什么特点?在所有47款首发车型中,有25款为轿车,占比53%,成为数量最多的车型,也不难看出目前的汽车市场还是以轿车为主。SUV车型仅次于轿车,共有11款,占比23%。目前,在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SUV细分市场的表现相对较好,就拿前10个月SUV车型销量来说,单月增长幅度最低为34.16%,最高则达到60.60%,这也是诸多车企看重SUV市场的原因所在。
◆ 轿车级别:紧凑型车数量最多
『北京现代领动』
在轿车级别方面,共有11款紧凑型车首发,占首发轿车总数44%。紧凑型车的售价相比于中型车更加亲民,而空间、动力等相比于小型车更有优势,所以国内消费者对紧凑型车的需求量最大。在所有这11款紧凑型车中,北京现代全新领动值得关注,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该车其实就是海外全新伊兰特的国产版本,未来将会和朗动同堂销售,其1.4T+双离合的动力总成令人期待。
◆ SUV级别:小型+紧凑型超过八成
『英菲尼迪QX30』
在SUV车型部分,同样以紧凑型SUV为主,共计5款。接着为小型SUV,共计4款。此次推出的5款紧凑型SUV中,有四款来自海外品牌,其中有两款全新车型,分别为英菲尼迪QX30和雷诺科雷嘉。此外还有一款换代车型和一款概念车型,分别为起亚KX5和马自达KOERU越概念车。总体上,众多海外品牌仍在加速国内SUV市场的产品布局。而剩余四款小型SUV,有三款来自于中国品牌,我们将在下文中为大家介绍。
◆ 细读中国品牌:首发轿车多于SUV
『荣威e950;江淮瑞风A60』
得益于本土作战,中国品牌在本次车展上共发布了14款新车,超过了其他国别的新车数量。在具体车型方面,轿车依旧是各品牌关注的重点,共推出6款,占比43%。其中包含3款紧凑型轿车,分别为奇瑞艾瑞泽5、传祺GA3 PHEV和传祺EV coupe;此外还有2款中型车,分别为荣威e950和江淮新款瑞风A60;最后还有1款小型车,为领志i1。
『长安CS15』
而在SUV方面,本次推出的新车多为小型SUV,其中包含有昌河Q25、长安CS15、江淮iEV6S。其中,长安CS15定位低于之前的长安S35,长安在小型SUV市场布局两款产品,以组合拳进行竞争,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小型SUV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这对于像昌河这样刚开始尝试在该细分市场投放产品的厂商来说,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