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平息的SUV热潮
除了“加长版”,SUV同样是国内汽车市场当之无愧的“热词”。比起其他元素,它升温的速度似乎更快,也更炽热。其实SUV在国内汽车市场活跃的年头并不算长,直到2004、05年本田CR-V,丰田RAV4进入国内汽车市场前,人们几乎还分不清什么是SUV,什么是越野车。
本田CR-V、丰田RAV4的进驻为国人澄清了城市型SUV的概念,却并没能马上引起销量井喷,2006年我国SUV市场热度不升反降,75%的SUV车型年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最严重的长城赛弗更是从此前年销18431台下降到只有可怜的508台。恐怕那时候没人会想到,此后SUV会在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事实证明,消费者只是需要时间去接受。2007年国内SUV市场就像烧红了的木炭,变得异常火热,当年国内SUV全年销量平均增幅高达58.7%,排名前四的车型增长率全部超过80%。37万5千辆,2007年国内SUV车型以近乎井喷之势达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销量成绩,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SUV的“黄金年代”。
很多人对SUV市场的极速升温表示不解,认为这种火爆来的“太快了”,似乎没什么实际的支撑力量。事实上SUV在国内市场的井喷并非毫无征兆,这种现象正是国人汽车消费心理变化的现实表现。随着汽车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不少消费者开始对传统的三厢车失去兴趣,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被高大、威武的SUV所吸引,高高在上的视野、宽阔的车内空间乃至升高的底盘都给消费者建立了足够的心理优势,在当年满是三厢轿车的车流中显得很有个性。“与众不同”、“开着踏实”是几年前国内车主选择SUV的原因。
而到了最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很多家庭开始有了购买第二台车的计划,他们在选择第二台车的时候往往想要更换车型,SUV那种向往自由、在城市/郊外间从容穿梭的理念深深影响着70、80后主力购车人群,比轿车更实用的通过性与宽敞空间又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了这些“隐形”因素的支撑,SUV市场的火热其实是必然结果。
如果说购车观念转变是SUV市场火爆的充分条件,那么庞大的消费群体与旺盛需求则是支撑这种火爆态势的必要条件。除2006及2009年以外,近十年国内SUV市场销量增速均高于国内乘用车平均增速,这其中又以2007年与2010年增长最为迅猛,增速甚至达到当年乘用车平均增速的两三倍。就拿长城哈弗(当年叫法)来说,2007年它全年产销量在6万台左右,仅仅3年后,这个数字便已经突破15万,而它只是火爆的SUV市场中的一个缩影。
这种情况在最近两年有了新变化,2014年SUV市场交出了产销416.65万辆和407.79万辆的成绩单,同比增长37.70%和36.44%。高于乘用车平均增幅的增长态势没变,不过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SUV市场增速却在放缓,人们似乎越来越愿意反问自己:我究竟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台SUV?从低迷下滑到爆发式增长再到增速放缓,SUV市场的变化恰恰反映着我们消费者自身观念的转变,至于这场SUV热潮,或许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新能源之殇
如今在大街上见到一台新能源车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节油、出行便利、政策优惠等优势让新能源车市场的火爆看起来理所应当。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近十年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其实并不高,之所以有今天愈演愈热的火爆场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政策引导与影响,而至于近几年国人对新能源车有着怎样的理解与转变,咱们接着往下聊。
经历了2004、05年的井喷式发展,我国政府在2006年开始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汽车,鼓励各种形式的新能源车进入国内市场。而在此之前,天津一汽便已经在2005年底推出了国产第二代丰田普锐斯,作为首款进入国内的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有着骄人的销量战绩,仅2005年一年全球销量便接近20万台,如此辉煌的过往让它在初入国内汽车市场时显得信心满满。
然而很快它便遭遇当头棒喝,2006年普锐斯在华总共只售出2153台,在丰田国内全年销量中占比不足1%。并且这种情况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好转,反倒愈发低迷,除奥运期间政府大量采购外,普锐斯在2007与2009年全年销量均不足500台,如此惨淡的销量表现甚至让丰田失去信心。
问题并非全都来自于普锐斯本身,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尤其混合动力车型接受度不高是重要因素。不过即便有大环境影响,我们仍要看到诸如普锐斯这类新能源车存在的实际问题,25万元左右的售价首先便会卡掉一大部分有意向购买的人群,由于不是纯电动车,老百姓购买这类车几乎得不到任何补贴。除此之外,国内消费者对混合动力车型电池寿命以及后期维修保养的担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如此一来,普锐斯以及其他类似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国内的惨淡局面便显而易见。
不过什么事儿都有个例外,2011年进入国内市场的雷克萨斯CT200h就在新能源车市场并不火爆的大环境下实现年销近万台的优异战绩。不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并非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观念的转变,而是相对较低的起售价格及优质的保修保养政策使然,“24万买雷克萨斯”的诱惑让很多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能源车阵营。
CT200h的热销或许不能表明人们已经将目光投向新能源领域,雾霾、拥堵的出现却时时刻刻提醒人们新能源车的重要性。汽车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却也带来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节能治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车发展的法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将消费者向新能源车市场引导。
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规则中将混合动力作为未来五类新能源汽车之首,此举让不少中国品牌车企嗅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商机。2010年6月,多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以及1.6L排量以下车型给予补贴,进一步鼓励车企加大对新能源领域投入的同时,也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然而真正将人们目光引至新能源领域的,其实是近些年接二连三的治堵减排政策,尽管诸如摇号、限行这样政策的出台实属无奈,却还是免不了对老百姓的正常出行造成影响。面对愈发恶劣的天气以及对买车用车越来越多的政策限制,很多消费者不得不转变思路,将目光投向政策限制更少,实际使用更便捷的新能源车市场。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刺激下,2014年我国累计销售纯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74763台,这个数字比2013年增长了3倍还多,国家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争取达到50万台。
从各种大力度扶持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新能源车发展的决心,而想要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样必不可少。有了国家政策支持,目前很多中国品牌乃至合资品牌车企纷纷在新能源车市场发力,佳作频出,近几年才兴起的新能源车市场也因此变得颇为热闹。
然而我们仍要清楚的看到,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的火热其实并不能真实反映人们汽车消费观念的变化。受到政策法规影响,很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实属无奈之举,绝大多数国人对新能源车仍持观望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对新能源车使用、维修、保养知识的匮乏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在客观上制约着人们投身这个领域的热情,而环保意识不强的现状则在主观上影响着国人的购买行为。政策刺激下的新能源车销量或许并不需要我们担心,但想让人们真正转变观念,恐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