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汽车生活 正文

中国汽车生活十年:购车/用车理念转变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向编辑提问

国人用车理念的转变与现状
车友会文化盛行

  85年前,一群MG车主在英国牛津郡Abingdon组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非盈利组织,他们凑在一起组织民间赛事、老爷车巡展,兴办配件跳蚤市场、车主联谊乃至汽修知识培训活动,当然,更多时候他们也只是坐在一起喝口茶,聊聊天,后来人们将这种组织叫做车友会。

汽车之家

  几十年过去了,MG俱乐部依然在履行职责,而由此得来的车友会文化却早已传扬四海,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汽车之于人们已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交手段,由于“车主”的统一身份,使得人们彼此间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国内车友会文化便正是由此而来。

汽车之家

  或许是因为国人本就对这种形式情有独钟,车友会文化在国内的发展异常迅猛,拿奇瑞QQ单一车型来说,从2003年9月成立第一家名为“北京QQ小学”的车友会,到2005年形成覆盖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云南等地,超过100家的规模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当年有车族见面经常聊起的话题是:“找到组织了吗?”这个组织不是公司党委,也不是慈善机构,说的正是车友会。

汽车之家

  规模日渐壮大后,车友间便会自行推选热情高、有一定能力的朋友充当会长,一系列规章制度与奖惩措施也随即形成。至于活动内容,起初大家都会借鉴海外成功经验,不过随着国内车友会的迅速发展,很多具有我国特色的活动内容逐渐兴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汽车之家

  一般来说,聚餐、自驾游是车友会的主要活动内容,不过随着这种文化的深入,诸如集体运动、关爱弱势群体乃至传播汽车知识等活动也逐渐在各个车友会兴起。这其中既有趣又独具特色的便是“婚车队”文化,一般只要是车友会会员有接亲需要,大家便有组织的聚集起来,义务用自己的爱车组建一支婚车队,既帮车友解决了问题,也达到了促进感情的目的。早年间一水红色的“QQ车队”、“马6车队”就是它们中间的代表。

汽车之家

  2009年,奇瑞“新奇军”车友会为在地震中受灾的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桥溪乡捐资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而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由车友会捐建的小学。可见我国的车友会文化早已不局限于吃喝玩乐,互帮互助、关爱弱势群体、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正逐渐成为主流。

  不过任何事物在发展中总会伴随着混乱与阻碍,车友会也不例外。很多车友组织一开始运转良好,但到后来往往就“变了味儿”,车友活动成了某些小团队的酒局、保健局,有些组织甚至以非法飙车作为活动内容,更有甚者将复杂的利益关系掺杂进来,最后搞的不欢而散。

汽车之家

  造成混乱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实是目前国内很多车友会没有合理、详实的规章制度,会员间组织活动全凭一腔热情,一旦过程中出现矛盾或热情降低,车友会便遭遇危机。国内车主并不缺乏组织车友会必需的热情,也具备办好车友会的能力,只需正确的引导、辅助,国内车友会必将更加蓬勃兴盛。

“买车加装饰”乱象

汽车之家

  “如果您在我们店里加装饰,现金优惠还能谈。”“我们提供的都是原厂配件,保证没有质量问题!”“我们这有:地胶、贴膜、镀膜、封釉、底盘装甲;脚垫儿、座套/把套、吸尘器、香水、防擦条、晴雨挡...您来哪个?”您在买车的时候,是否也曾遭遇过销售人员对于“加装饰”的狂轰乱炸?是否也曾因为更多现金优惠而被迫妥协?这小部分内容咱们简单聊聊近些年买车加装饰的现状,以及国内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汽车之家

  汽车在国内普及时间并不长,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汽车价格相对昂贵,绝对算得上家里的“大件儿”物品。因此在国人传统观念里,对汽车总是爱护有加,本着“大钱花了,就不在乎小钱”的原则,很多国内车主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各样汽车装饰,一股脑的往车里堆,而这也孕育了国内独特的“买车加装饰”文化。

汽车之家

  起初人们进行汽车装饰时基本都会选择汽配城或专门经营这类生意的店铺,然而近些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据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营业额880亿元,而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猛增至2400亿元,很快原本只负责销售及后期维修保养经销商团体盯上了这块市场,开始推出各式各样的“礼包”及“装饰套餐”,有些甚至以更高的现金优惠做筹码,“迫使”消费者在店内做装饰。

汽车之家

  4S店之所以将加装饰这类业务大包大揽,其根本原因还是有利可图,销售人员口中的“原厂配件”往往是由某些小工厂代工,成本非常低廉,诸如脚垫、把套香水这样的赠品也普遍质量不佳。不仅如此,销售人员还会极力鼓动消费者尽量多做装饰项目,而不问这样的装饰是否必要,是否真的有用。个中原因显而易见,消费者多花1块钱,店家就多1块钱的收入。

汽车之家

  至于消费者这边,起初大家对做装饰并不了解,觉得既能有更多现金优惠又能给爱车加装饰,交点钱也无可厚非,殊不知有些装饰非但不必要,还有可能对爱车造成伤害,长此以往,“买车加装饰”似乎成了理所应当的事。然而此后接连出现的以“加装饰”名义加价提车事件则让不少消费者突然发现:原来加装饰的“水”这么深!部分消费者即便懂行,也不得不被经销商的“加装饰”政策绑架,加装饰金额往往与优惠挂钩,消费者明知被坑,却也不得不让店家赚走这笔钱。

汽车之家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汽车认识的不断加深,消费者面对购车加装饰的态度已经慢慢从以前的“不了解”转变为“理性选择”。通过各种途径知识传播,国内很多车主对加装饰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往经常被提及的“铺地胶、底盘装甲”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线,“香水、方向盘套、晴雨挡”这类小物件儿也很少再被提及。国人对于买车加装饰的认识已日趋成熟,适当、适度为爱车加装饰已经成为多数消费者的选择,至于这个领域的乱象将会持续到何时,恐怕谁都无法给出答案。

向编辑李昊鹏提问
文章标签: 精彩汽车生活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推荐阅读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