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车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寻电之路第二季:2020 造车生存图鉴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汽车之家 新能源]  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如今已有三分天下之势。当新势力车企依靠完整的用户运营、高投入的智能驾驶、独特的直销模式锋芒毕露时,当传统中国品牌利用电池产业链优势、消费市场洞察力和积极的品牌向上策略独占鳌头时,除了特斯拉之外,海外合资品牌却一直未能拥有姓名。“隐忍不发”是不看好电动车的未来,还是在等待绝杀的机会?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今,这些主流玩家即将正式入场,是重回王座还是退出舞台?它们的产品是碾压对手还是不过如此?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汽车之家


  《寻电之路第二季》:补贴退坡、疫情影响、竞争加剧,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风暴,市场和消费者都心怀疑问——“该选择谁?”

  历时半年,汽车之家走访超过1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深入研发、制造、售中售后等环节,同时结合大量调研数据,对用户购车的疑虑问题,寻找一个答案。(注:文中涉及销量数据均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数据。)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疑问一:目标说得响亮,能打的产品没一个?

  1、不会将“宝”都压在纯电动一条路上

  对于汽车行业电气化的变革,燃油车时代的“大佬们”并不是真的在“坐以待毙”。看着日益“热闹的”纯电动车市场,它们或许是想等到市场成熟再真正出手,不过市场并没有留给它们太多喘息的机会,不加快电气化转型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传统车企大佬们的“口气”都不小,但与这些“豪言壮语”对应的是它们现在尴尬的产品阵型和市场销量。海外合资品牌这几年旗下的产品更偏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这部分车型在国内整体体量较小。想拿到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还得在纯电动车市场发力。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实际上,对于现代纯电动车技术的探索,传统车企大佬们发迹的很早,不过对新技术的探索是一回事,真正量产又是另外一回事,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任何一次技术路线的转变,无异于巨舰掉头,不可能“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彼时电池技术、配套设施还没有发展起来,在燃油车巨大的经济利润面前,传统车企巨头们当然不可能放弃追逐利益的时机,大力发展电动车。见惯了行业变革的它们,也不可能在市场还在培育的初期,就压上全副身家,进行豪赌。

  2、只有特斯拉一枝独秀?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在其他车企还犹豫不决的时候,特斯拉不断地扩大着竞争优势,随着Model 3国产、交付、本土化率的提升,入门车型的价格一再下探,精准打击着20-30万价格区间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大肆掠夺着国内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凭一己之力拿下了14%的销量占比(2020年1-11月销售数据统计)。

  不过“特斯拉狂奔”的背后,产品制造工艺问题、辅助驾驶安全问题,以及“飘忽不定”的车价,无一不打击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韭菜”一词,也成为和特斯拉关联最多的网络用语。有一些消费者想选择特斯拉的替代产品,可市场上真正能和其正面“刚”的产品比较少,这也成为了当下消费者的选择困境。

汽车之家

  海外合资品牌后期定位在走量的纯电动车型,补贴后价格区间在15-25万元。从产品力上来说,续航里程不够长,不少产品的续航里程集中在300km-400km,而此时中国品牌同价位车型的续航能力都已经突破了500km甚至是600km,再加上海外合资品牌的车价没有太多竞争力,让看中性价比的目标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中国品牌的产品。

汽车之家

  豪华品牌纯电动的车型,因其燃油车的影子太重,加之智能化、配套服务等本土化做得不够好,目前还无法和特斯拉等新兴车企的产品相抗衡。从这些角度来看,要想完成自己立下的Flag,海外及合资阵营所面临的挑战不小。且它们的纯电动车产品发力还得一到两年,市场多年的培育让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更刁钻,人们的期待值会越来越高,所以海外合资品牌还有机会吗?它们的产品还值得消费者继续等待吗?

汽车之家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