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迈入快速发展时期
当2009年丰田率先在国内推出带有G-BOOK系统的凯美瑞智能导航版的时候,国内消费者对“车联网”的概念还很陌生。而当大家真正了解这套系统以后,很快就被它“互联”的新潮概念、丰富的资讯内容所吸引,人们不禁发出感叹:汽车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儿”。
事实上不仅可以这么玩儿,各大合资及中国品牌还在近几年将车联网玩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就在丰田推出带有G-BOOK功能的车型三个月后,上海通用也迅速推出了具有类似功能的安吉星系统。它的功能接近于我们熟悉的呼叫中心,通过支付一定资费,车主可以通过CDMA或其他网络实现与呼叫中心互联,除了可以查询兴趣点、设定导航外,车辆检测报告、紧急救助等需求同样可以通过呼叫中心来实现。另外得益于它的网络链接方式,车主也可以在车内获取各种最新资讯。
合资品牌拉开了国内车联网普及的序幕,中国品牌也不甘落后,2010年上汽荣威推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kaNet系统,这套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打造,依托联通3G网络与荣威客服中心,通过车载主机实现车主与客服中心的互联。与G-BOOK及安吉星系统一样,每位拥有inkaNet系统的荣威350车主同样拥有唯一的账户名、密码,通过登录官网能够实现路线规划、音频下载甚至可以创建实时多方通话。
inkaNet系统的出现着实让“车联网”概念在国内火了一把,很多人对这种新奇的互联驾驶方式充满好奇。此后两三年内,车联网概念迅速普及,更多中国品牌、合资品牌厂商推出相应的互联驾驶系统,有数据表明,国内车联网系统渗透率已从2010年的4%上升至2013年的6%,预计今年年底车联网渗透率将会突破10%。尽管从数字上看增速并不夸张,但考虑到这项技术本身的特殊性(需要大量人力成本等),车联网普及其实已是大势所趋。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目前国内消费者在接受、使用车联网技术时仍面临很多困难,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并不会经常使用这套系统,部分车主甚至对此毫不了解,实际使用中的用户体验也很成问题。看来想要真正迈入快速发展时期,厂商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至于车联网技术未来市场前景、发展态势如何,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租赁/拼车软件火爆
早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国内便出现了汽车租赁业务,此后在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发展相对较快的城市逐渐兴起,一直到2000年后,汽车租赁市场才开始在其他各大城市生根发芽。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租赁业务营业额50亿人民币,2009年这个数字增长到130亿,增长速度与国内汽车销量增速相当。
时间进入2010年后,汽车租赁市场体量极速扩张,2010-2014年间,国内汽车租赁市场营业额由182亿猛增至近400亿。这其中GDP、人口以及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为租赁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甚至可以这样说,乘用车保有量的增速直接决定了租赁市场的增速。
从地域上看,2010年之前的国内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极不均衡,60%的市场份额均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规模在500台车以上的公司也大多集中于此。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人们对汽车租赁的心态愈发开放,二三线城市汽车租赁业务在2011年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可租赁车型也变得非常丰富。
细看租赁细分市场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消费者对于汽车租赁的需求已经逐渐由以往的长租代驾转变为短租自驾或是短租代驾,这或许正标志着未来国内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方向。就在租赁市场日趋繁荣,人们租赁方式逐渐转变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从中看到商机,他们利用“短租代驾”的方式在国内刮起了一股接单、拼车的热潮。
如果你问时下国内与车相关的热点事件,“拼车软件”一定独占鳌头。一方面,近期各类拼车软件蜂拥着进入人们生活,大有席卷出租市场之势,而它的火爆程度也大大超乎人们想象;另一方面,拼车软件又存在着一定风险,甚至曾经被冠以“黑车大联盟”的名号。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欧美国家便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私家车搭乘业务,诸如Uber这样的拼车软件也是不胜枚举。庞大的市场需求是这类业务立足的根本,拿北京来说,早晚高峰时段路上堵车、地铁堵人,上班一族对拼车的需求异常强烈。而庞大的私家车群体则是拼车软件火爆的基础,拼车上下班不但省时省力,还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老百姓何乐而不为。
拼车软件火爆的另一个因素则是互联网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2O。抛开冗长的名词解释不谈,简而言之,020是一种线上支付、线下体验的新型交易模式,而它搭上的正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顺风车。在这个“手机统治世界”的年代,O2O模式恰好适用于拼车软件,再加上各种形式的补贴、奖励,人们使用拼车软件的习惯很快被培养起来,哪怕有一天补贴取消了,拼车软件也不会因此而没了市场。
然而看上去一片大好的拼车软件市场同样存在隐忧,车主通常只是通过简单的照片及电话认证便可以接单拼车,使用的车型也以私家车居多,这样一来对拼车服务的监管就成了大问题。即便是在成熟的海外市场,也会有因使用拼车软件而造成的人身、财产伤害事件。另外从法律角度上讲,开发拼车软件的公司并不具备运营资质,车主接单具有一定的黑车性质,相关部门若介入管理,拼车软件将会面临很大风险。
不管怎么说,汽车租赁市场与拼车软件的火爆都标志着国人用车观念更加灵活,人们对于如何用车有了新选择,汽车“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而至于拼车软件究竟能火多久,这几家公司什么时候停止砸钱的问题,其实大家并不急于知道答案。
总结:
洋洋洒洒聊了这么多,仍不足以全面反映这十年来国人购车/用车的现状及观念。其实无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加长大军、日趋完善的二手车市场,还是国人越发成熟的行车安全理念、火爆异常的拼车软件,这些都如镜子般反射着近十年来汽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从“开上车”向“会开车”的方向转变,他们对汽车本身的了解更深入,以往淡薄的安全意识也每时每刻都在强化、进步。或许短时间内我们尚无法与欧美成熟的汽车市场相提并论,但作为汽车大面积普及还不足20年的中国来说,这样的进步速度已足以令人欣慰。事实上,我们只是需要些时间。(文/图 汽车之家 陈雷)
下篇文章我们将继续转变话题方向,跟您聊聊这十年来汽车媒体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视角独特内容有趣,您一定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