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当我们排队等待从封闭区把车开出来的时候,本以为一切都稀松平常。谁知道这才是崩溃的一天。和继续变本加厉的炎热天气无关,问题出在我们的路书上。
第二天的赛段涵盖第三至第六赛段,但其中有一半是看着别人的车载视频完成的,也就是那本“盲人摸象”的路书。于是在这个路段到来的时候,我丢路数的状态进入了最高点,33公里的赛段几乎有一半处于让王涛“盲跑”的状态。
王涛事后说这简直太酸爽了,在完全没有路书的情况下,完全依靠目视和经验行进,如同在进行一场“派克峰登山赛”。我当时自然无暇顾及这种酸爽,一脸懵B的在徒劳地企图重新找到路书。但是显然通过视频制作的路书准确度很差,在连续几个细节无法和实际路面对上的时候,就彻底丢掉了。
下午的赛段稍微好了一些,但炎热的天气继续侵袭着我们。虽然精神上习惯了这种气候,但实际上体力都在一分一秒的流失当中。于是我们两个都变成了行驶的机器,王涛在机械的开车,我找到路书的时候是领航器,找不到路书时是懵B的副驾驶摆件。
赛车永远不会让人无聊,就在这时我们发现了前面的队友意外抛锚了,原来是车速过快几乎卡在了赛道边上。此时我脑子还在机械地反应下面的路书,而王涛已经停车开始实施救援工作了。
车轮激起长长的黄土,企图将一辆和自己一样重的高尔夫四代赛车拉回到路上。一次,两次,三次。就当我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终于成功了。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想着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另一方面则知道如果队友不能及时回到赛道上,整个车队的损失将会更大。
我们几乎一同结束了当天的比赛,回到维修区进行检查共工作。在这里让我用一段视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目前能做到的最标准拉力赛领航是怎样的吧。其实路书还是有丢的地方,但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
晚上回到宾馆,我因为丢路书而积累的郁闷之情越发严重,于是翻出最后三个赛段的路书企图重新研究一下。我打开车载视频,对着视频模拟报路书,一旦脱节就查找原因,不知不觉夜就深了。
王涛这个时候一个劲的催我睡觉,为了转天能有个好精神,我却一心想要把路书搞懂。结果我们就争起来了,各说各的理,到最后谁也不理谁。然后在大约凌晨1点的时候,王涛翻身睡觉不理我了,我继续带着耳机跟电脑死磕。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一切貌似有了些眉目的时候,我也倒头睡去了。
一大罐能量饮料扔进肚里,整个人精神了很多。于是第三天,最后3个赛段开始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好像已经忽略掉了什么天气、尘土、颠簸还是困倦,用一种沉着冷静的状态开始工作。不得不说前一天的付出有了回报,看了无数遍视频似乎在脑子里有了一些印象,路书已经能按照基本的节奏跟随着向前走了。
虽然只有三个赛段,但单个长度36.81km的红湾是整个张掖站最长的。我已经不记得是怎样机械地从头将路段追到尾,因为天气或是颠簸或是鬼才知道的什么原因,记录我们车载通话的录音机也挂掉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倒下,我们在努力向前走。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去关注成绩排名,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完赛。
当第九赛段完成的时候,我们两个不约而同都在按耐心中的激动,佯装镇定的向着摄像机诉说着感想。别忘了,车载录音机已经挂掉了,于是在我们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中,赛车平稳地向维修区进发。
当我们知道自己拿到了组别亚军的时候已经是回到大本营以后,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从背包里一股脑把所有东西倒在宾馆床上时的情景。因为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所有东西都是滚烫的。我们这时才知道白天在赛车中经历了怎样的炼狱环境。别提桑拿,确定桑拿比这个简单多了。
张掖站就这样结束了,现在想起来依旧心潮澎湃。拉力赛用它独特的魅力打动着每一个参与者,这也难怪为何这么多车手为之奋不顾身,就连我这习惯了场地赛的人,也在心里有些蠢蠢欲动了。(文/汽车之家 许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