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次继续和德安汽车运动俱乐部合作,驾驶之前王涛的冠军战车——高尔夫四代拉力赛车。针对张掖相对较高的海拔和高速赛道的特性,赛车需要进行重新调校,车手们也需要对驾驶方式进行适应。于是第一天的工作自然就成了试车。试车这事儿,跑场地赛时候总有,但参加过的两次拉力赛都没碰到过。于是当赛车驶出大本营通往试车场的路上,我心中甚至萌生出一分幸福感。
在一座明代烽火台的遗址旁边,车队支起了营帐,旁边就是勘察后选定的试车场地。机械师、电脑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全部就位,根据车手的反馈对赛车进行调整,力求在赛前达到最好状态。
全长2.5公里砂石试车场地很接近赛段路面,高速弯、低速弯、颠簸和飞跳一应俱全。同场参赛的高尔夫四代车队、速腾冠军车队一起在这里进行测试。在这里我第一次领略了甘肃阳光的毒辣,直射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炙热,让36℃的气温带有44℃的体感温度。幸好大风带走了一部分热量,我也只好像烤肉一样转着圈,让身体的不同位置轮流对着太阳,分摊一下热量。如果站住了不动,估计烤成5分熟没啥难度。
还是说试车的事儿吧。我们分工明确,王涛负责适应车辆和反馈驾驶状态,我的工作则是练习做人生的第一份路书,实践人生的第一次领航。以我的理解,仅凭一本路书和旁边车手保持节奏一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方向盘不在自己手里,全靠眼睛观察和身体感知来推算车辆的动态。
在拉力赛中,路书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每当车手开过一个弯角,领航就要告诉车手接下来的直线长度和下面的弯角有多大。所有这些信息都记录在路书当中,也就是我们在WRC视频里看到的副驾驶念的那个东西。拉力赛道不像场地赛道,车手不可能把几百公里的赛段全背下来,全靠正确的路书指引才能更快、更安全地完成赛段。
试车刚一开始,我们先用中等速度将这2.5公里的模拟赛段走一遍,王涛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将每一个弯角和之间的直线距离报给我,我快速记录在路书本上。当正式跑到时候,我再将这些记下的路书报给王涛。记下来的符号就像图中看到的那样,一堆数字、字母还有符号的组合。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拉力赛版本的速记,可以快速跟上赛车在赛道中的节奏,同时记下的符号也清晰易读,在晃动的赛车中这一点很重要。
做好路书正式跑的时候,我还是蛮紧张的,虽然只是一条2.5km的测试路段而已。这紧张中还夹杂着莫名的兴奋,就好像自己跑一样的兴奋。视线快速在前面和路书之间切换,然后判断着眼前这个直线或弯道的距离和路书上的是否合拍,同时把下一个弯道的大小报出去。不论直线还是弯道中,车轮都和地面处于微小的滑移状态,那种在赛道陶粒坑中前进的怪异感受又浮现出来了。我一边克服这种心态,一边监督自己把路书报准确了。头盔耳机里返送回来自己的声音,急促而紧张,后来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搞笑。
熟悉了一些赛车的行驶状态后,我发现眼下这辆高尔夫四代赛车还是被调校得很不错。纵然已有12岁的“高龄”,赛道中并没有显示出太多老态,要知道它在几个月前还和王涛一起拿下了登封站CRC S3组的冠军。不过在连续跳跃的路段中悬架有一些不太安定,越过小短坡的时候,悬架还会有短暂行程用尽的情况。除了人觉得有些难受,更多是担心这种硬碰硬会损坏车辆。
我们把这个信息反馈给技师团队,技师表示应该是悬架的高度太低了导致了压缩行程不够。他们把四个减振器按比例升高后,让我们继续去试车,同时对底盘连接、传动等机构重新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故障隐患。同时电脑工程师Nick从赛车电脑读取Log文件,查询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确认调校是否准确。
这会儿功夫闲着也是闲着,我就转身去看一起试车的队友,还有一起跑S3组的速腾冠军赛车试车。话说这还是第一次从外面看赛车在砂石路上行驶起来的状态。首先从视觉上就先感觉霸气侧漏,在广阔的戈壁滩上那种一骑绝尘的气势是坐在车里没法体会的。从行驶姿态上,赛车进弯前滑动的程度比场地车更激进,赛段中的大小跳跃和路面附着力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线路和动态。拉力赛,是不同于场地赛的完全另一个世界。
减振器调好了,我们继续试车,同时我可以再练习一次报路书。升高后的减振器让大颠簸时悬架用尽的情况缓解了好多,加上路书的节奏习惯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样忽快忽慢,整个感受下来还傻不错的。不过有些地方不对劲,整个车速好像降低了一些,进弯时候姿态不那么伶俐了。本来以为王涛是收着跑了,结果沟通后才知道原来车子变得不那么好控制了,悬架升高后变得有些生硬,尤其是小颠簸路段的贴地性降低了。
我们下车跑过去继续跟技师沟通,技师坏笑着说这是他们有意为之的。原来他们有意将悬架预紧升高到一个可能过度的程度,来测试一下合理设定范围到底有多宽。结果目前状态下虽然拥有了更好的冲击吸收,但是悬架下行程被剥削得太少,使得连续贴地性和弯道内侧轮低附着力状态下的寻迹都变差了。于是悬架又降低到两次设定的中间值,开始第三次测试。
第三次测试,车子恢复了之前的活跃。可能路段已经比较熟悉的关系,王涛的驾驶越发行云流水,我也逐渐合上拍子将下一个弯道的状态恰到好处地报出去。这时候我发现,当减振器已经工作在很极限的状态下,动力实际上并没有处于火力全开的状态。这种节奏和场地赛不同,收放有度才是拉力赛中最明智的做法。
这个时候,技师团队才有时间休息一下,坐下来喝点水吃点东西。张掖站的比赛对于我们还未开始,可对于他们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