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正赛在上午举行,而我们所在的普通组是在11点左右比赛,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导致燃油密度的变化也会对最终的比赛成绩产生影响。从领取比赛燃油的那一刻,紧张气氛就已弥散开来。
>>>如果您未读过第一篇的纪实文章,我建议您从第一页开始阅读,点击这里跳转<<<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大赛进度 | |
车架的焊接 |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赛纪实(1) |
发动机改造 |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赛纪实(2) |
造车的烦恼 |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赛纪实(3) |
车手谈车 |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赛纪实(4) |
最后测试 |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赛纪实(5) |
纠结的策略 |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赛纪实(6) |
揪心的正赛 | 汽车之家本田节能赛纪实(7) |
对于本田节能大赛这项赛事还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挑战1L油的行驶极限 本田节能大赛介绍》。
在决赛前我们为赛车换上了新的空滤和蓄电池,并且对车辆进行了最后的全面检查,一切就绪后,期待着它在场上的表现。
在等待比赛的时间里,我前去同济大学的P房探班,看看能否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在一个小时后,他们获得了高校组比赛的冠军。
同济大学的赛车在发动机以及传动系统上的改动还是比较彻底的,但是发动机内部情况你就无法参透了,这也是每个车队的核心机密。
在领取燃油的过程中,竞争就已经开始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汇集起来就会对最终的成绩产生很大影响。就像F1赛事在暖胎圈时,不到最后一刻,车队工作人员都不会把加热毯从车轮上拿下来,就是要尽可能保证轮胎的工作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