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壮大的生力军 中国品牌幕后变迁吉利篇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碰撞安全体系的建立,建立全方位安全管理系统的理念

  1999年,中国推出了第一个汽车安全法规,但真正对中国汽车行业起到引导作用的则是2006年,因为,那一年,中汽研开展了中国的碰撞测试C-NCAP

以下视频为自由舰进行国内C-NCAP碰撞测试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以下视频为自由舰进行欧洲E-NCAP碰撞测试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平台

  在吉利人看来,最早执行的碰撞测试标准并不高,测试项目也比较简单,当然,即便如此,也没有人对即将送测的自由舰抱有太大期望,大家只是觉得能够得到一个及格的分数就可以了,但最终二星的测试成绩还是给了吉利一个比较大的刺激。就在人们认为中国品牌车型已经逐渐向合资品牌车型靠拢时,碰撞测试的出现则让人们看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在2006年的技术转型规划中,安全是吉利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而自由舰的二星成绩则让吉利人对汽车安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原来,大家所理解的汽车安全并不是配上安全气囊那么简单。

汽车之家

  刘卫国在2007年的时候从华晨金杯来到吉利,负责汽车安全研发团队的建设,与此同时,将国际化的汽车安全研发流程、理念植入到吉利汽车的整体开发体系中,以此在开发底层就开始考虑整车的安全性,也是在那个时候,大家开始意识到车身结构不是越硬越好。

汽车之家

  车身结构安全的开发和验证与其他的技术开发方式有些不太一样,之前的技术测试更多的是围绕品质、性能或者耐用性进行,而碰撞测试则是属于破坏性的试验,每一次测试都会报废一辆车,所以,开发初期的成本消耗对吉利而言确实是个压力,更何况那时吉利并不具备自己进行碰撞测试的条件,只能把试验车送到第三方的测试机构进行。作为部门负责人,刘卫国更是对每一次的碰撞测试大为紧张,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就意味着还要耗费一辆整车再次验证前期的开发工作。

  在碰撞测试项目中,40%偏置可变形壁障测试对于车身结构的考验最为苛刻,由于当时中国品牌车型还是以逆向开发为主,而这种开发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只能看到国外厂商车型表面的结构,而像材料应用、结构强度等核心内容则无从探究。在起步阶段,大家总是做不好,一到进行40%偏置碰撞时,车身结构、乘员舱的变形量就特别大,另外,侧置碰撞同样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更何况以当时吉利车型的成本来看,不具备装配侧气囊和气帘的条件,所以,对于车内乘员的保护完全依靠车身结构实现。

吉利汽车 吉利GX7 2012款 2.0L 手动精英型

汽车之家

  第二款站在C-NCAP测试场上的吉利车型是装配第一台自主研发1.8升发动机远景,当时拿到了四星的成绩,这个成绩在当时的中国品牌车型中是最高的。而真正让外界认可吉利安全性则要等到2009年,熊猫车型的五星成绩打破人们固有印象中小尺寸车型不安全的认知。次年,帝豪EC7在2010年拿到C-NCAP五星,由于当时吉利有意将这款车销往欧洲,所以也进行了E-NCAP测试,四星的成绩对于一辆中国品牌车型来说实属不易,当时也是第一款能在欧洲拿到四星成绩的中国车。

汽车之家

  尽管吉利一直秉承花小钱办大事或不花钱更好的原则行事,但从来没有因资金问题阻碍一件正确的开发项目的推进。在2010年初,整车安全部门搬到了吉利在杭州新建设的研发中心,2亿元的投入让吉利具备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测试能力,自此,再也不用把测试车拉到第三方测试机构了,与此同时,围绕整车进行的碰撞测试也变得频繁,一般情况下,新车型在开发阶段要经过超过200次的碰撞,而一些级别更高的车型则会进行更多。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官方的碰撞测试也对生产质量提出了高要求,也就是产品一致性,因为,碰撞测试机构是通过4S店购买测试车型,如果不能确保生产出的车辆与设计保持一致,最终的成绩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对焊点质量的把控,在焊装工序虚焊、漏焊则会导致结构强度下降。

文章标签: 中国品牌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