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设计 技术讲堂 正文

壮大的生力军 中国品牌幕后变迁吉利篇

收藏 阅读全文 (0条) 举报/纠错

底盘开发的初始阶段

  余见山2004年从吉利创办的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毕业,以定向培养的身份来到吉利研究院,那时,研究院刚建立不久,整个研发队伍仅由100人左右组成(现在超过2300人),余见山被分配到底盘开发部,当时研究院的研发部门设立得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有着清晰的划分,尽管名义上是底盘设计开发,但部门的工作与整车及动力部分一同办公,组成了一个大部门。对于余见山来说,金刚车型的底盘开发是他进入吉利后的第一个项目。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当然,一个刚刚毕业的新人,能做的也只是跟着师傅一起执行项目,在掌握一定技能之后,余见山开始独立完成一些非核心部件的开发,像踏板等部件,随着业务能力的提升,开始承担更重要的工作,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则暴露出了吉利在那个阶段下研发体系的不健全。

汽车之家

  入职后的第一次“挫折”出自制动总泵的开发,与此前的项目开发有所不同,余见山需要频繁的与供应商进行对接,由于当时吉利缺少对供应商的质量管控体系,自身也没有工程标准可依,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原本以为自己对底盘项目的开发具备了一定的认知,但谁曾想,一个小的失误则让吉利为此蒙受了一笔损失。

  在将供应商提供的结构图纸进行转换时,双方相互确认了各自的结论,不过,其中存在一个设计缺陷,供应商将制动管路的接口方向做反了,作为唯一的对接人,余见山忽略了这个问题,在确认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意味着吉利认可了该方案。好在,公司及时发现并终止了项目的推进。这件事起到了两个作用,对于余见山而言,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经验的不足,对于吉利,则促使了一套审核体系的形成。即所有的技术规格都要经过内部审核进行确认才能展开下一步工作流程。

  经过2年的历练,在2006年时,余见山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部门主管,在结束了金刚车型的开发项目后,紧跟着的是帝豪EC7和EC8两款车型的开发项目,前者在日后成为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的佼楚,后者则是吉利第一次尝试中级车产品。

吉利汽车 经典帝豪 2009款 三厢 1.8L 手动旗舰型

  帝豪EC7在项目规划初期将卡罗拉作为对标车型,这样的目标给整个开发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负责底盘开发的余见山来说,表面上看,底盘结构无非就是麦弗逊和扭转梁的组合,但在特性调校领域,相比当时已经将卡罗拉进化到第9代的丰田,吉利显然不具备这样深厚的调校底蕴。尽管通过与一些优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可以解决硬件品质的问题,但要将各个部件进行整合并与整车匹配则更多的依靠吉利的开发团队来完成。

逆向开发1.8升发动机

  类似的问题在发动机的开发环节同样凸显,事实上,在那个阶段,对标的意义更多的是以逆向开发为基础,将结构进行复制,而后续面临的调校、数据设定才是真正要攻克的难关。

吉利汽车 远景 2006款 1.8L 基本型

  吉利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是MR479Q 1.3升发动机便是从丰田8A发动机逆向开发而来,而在后续产品线中有着战略性意义的JL4G18VVT 1.8升发动机则选择了丰田1ZZ发动机进行逆向。为什么要选择丰田作为对标厂商呢?事实上,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生产管理,丰田都算得上是标杆企业,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日系品牌核心技术的延续性很强,以发动机为例,中国的工程师在摸透早期产品后,对于新技术依旧可以做到无师自通。

首台自主研发全铝发动机诞生

  相比1.3升发动机,JL4G18(以下简称4G18)发动机是吉利第一次做全铝材质发动机,也是中国品牌厂商中第一台全铝发动机。

  通过在研发过程中对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以及后期生产工艺的把控能力,进入量产后的成品率逐级走高,从研发阶段的30%提升到50%,再到80%,直到后来的95%,这种成品率主要出现在坯料的制作工艺环节,而吉利所承担的机加工则并非导致的主因,所以,和供应商一起改进工艺共同提高就成了关键,虽然是逆向研发,但最终还是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行业现状,整合成熟厂商的流程体系,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流程。

吉利汽车 远景 2006款 1.8L 基本型

  4G18发动机项目在2003年年底成立了项目组,2004年4月,研发团队完成了从发动机测绘到图纸设计再到技术资料的所有筹备工作,同年年底完成了样机的开发,随即,发动机进入试验阶段。

  自主之路困难重重,在这条道路上,来自核心技术的桎梏以及国外公司的刻意压制都是驱使中国品牌车企前进的原始动力,从初期丰田以近2万元的价格把8A发动机卖给吉利,要知道当时一辆豪情车的售价在5万元左右,所以,MR479Q发动机的问世或者4G18发动机的诞生尽管一次性投入大,但长远来看则是成本控制、提高价格优势的关键。

  其实,国外主机厂的打压体现在很多方面,凭借在汽车行业的地位,它们对于整个配套体系的话语权都能够很轻易的给中国主机厂带来麻烦,不仅如此,在得知中国的工程师要到日本接洽高精度机加工设备事宜后甚至可以操控赴日签证的通过与否,这更加坚定了吉利这个在中国走在前列的主机厂对核心技术掌控的决心。

吉利汽车 远景 2006款 1.8L 基本型

  在2006年8月8日,吉利为JL4G18发动机举办了盛大的点火仪式,与曾经过往的一幕有些雷同,新发动机同样披着几层中国自主技术第一的光环,第一台全铝发动机,第一台采用可变正时技术的发动机,第一台采用树脂材质进气歧管的发动机(当时大部分来自国外主机厂的发动机还在采用金属材质的进气歧管,包括大众EA113发动机)。光环固然闪耀,但都比不上一句“中国的”来的实在。

吉利汽车 远景 2006款 1.8L 基本型

  后来,JL4G18项目组负责人在回忆这个经历时说道:“吉利这台1.8升发动机能够搞成功,关键在于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做成,要是不敢拼,怕这怕那,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这款发动机的诞生也从侧面展示了吉利在当时的研发实力,的确,在人才笼络方面,吉利的这股韧劲就是在业内最好的招聘简章。无论是工程院的院士还是国内专家,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学识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出贡献,而吉利正是一个能够实现他们多年抱负的难得的平台,也正因如此,这些专家才会义不容辞的丢掉“铁饭碗”加入这家民企。

吉利汽车 远景 2006款 1.8L 商务型

  随后,于2006年上市的吉利远景成了第一款搭载JL4G18发动机的车型,这也是吉利推出的第一款定位在紧凑型级别的产品。而这款车的意义不仅仅是承载了4G18发动机,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吉利在建立汽车安全体系后的第一款车型。

文章标签: 中国品牌
文章导航
展开全部目录收起全部目录
收藏
+1
+1
发表我的评论
您认为文章写的好么:
评价内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个网友评价,其中100.00%好评,0%差评。
评价理由:语句不通/文章阅读困难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