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给我们吧!
读到这里,可能您和我一样已经发现此时的宗一郎扮演的更多是决策者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脱离了实际的研究。实际上当1960年7月,那个从本田技研工业本社分离开的株式会社本田技术研究所就不止是负责本田品牌绝大多数产品和试验品的研发了,其更像是属于宗一郎的一片技术沃土,在这里他同年轻的社员一起熬夜奋战,一起实现梦想。在这里,对机械的痴迷令他时常忘记了身份、年龄,不过即使如此,时间仍在那个磐田郡光明村淘气鬼的脸上刻出了皱纹。
1971年4月,本田宗一郎考虑再三决定辞去本田技术研究所社长之职,将其交由河岛喜好担任,他本人仍担任本田技研社长之职。这一年本田宗一郎64岁,他的搭档藤泽武夫60岁。
● 永远年轻的老人
在宗一郎辞去职务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会对妻子说句我走了,然后开车朝着本田技术研究所疾驰而去,直至抵达才会猛然想起自己已经辞职了。在这之后的某一天,他产生了一个与本田技研社员们见面的想法。期初,秘书将其安排的很是轻松,颇有些旅游的意味。不过,宗一郎在看过安排后重新制定了计划,第一站便是偏远的工厂。就这样,1974年1月28日开始,宗一郎开始了与员工握手之旅。
在这之后,无论是地处九州、不到10名社员的小工厂还是鹿儿岛的中古销售店,无论风霜雨雪他都一一前往。甚至1974年梅雨季节时,为了在约定时间到达北海道,他毅然放弃可能推迟到达时间、却安全性更高的方案,仍旧按原计划乘机穿过雷雨云。
20世纪70年代,本田技研已经在全日本拥有数量庞大的分支机构,这项握手之旅绝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活动,但宗一郎仍旧乐此不疲的进行着。工厂、代销店以及特约店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因为频繁握手的缘故,手掌肿胀也不听秘书的建议,坚持不佩戴手套。“无论是满手机油的维修工还是签订合同的销售人员,我都想亲自握住他们的手,让他们相信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就一定能干出成绩”。
辞去社长之职的本田宗一郎进行全国握手之旅时,流下的眼泪最多,那些被本田宗一郎握着手的员工看见他流泪不止,也往往随之落泪......
晚年的宗一郎除了继续关注本田技研的发展外,还捡起了不少儿时的梦想,其中飞行便是一个。1915年查尔斯·纳伊尔斯曾经来到日本,宗一郎偷偷前去观看表演,飞翔从此便成为了他心中的梦,终于在他暮年时,他实现了梦想。
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宗一郎驾驶滑翔机时的感想了,我想,从山顶一跃而下、乘着风飞行的他脑中一定会闪出儿时的画面。彼时,河岛喜好、久米是志那些年轻人或者说那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在他离开后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是时候安心“着陆”了。
1991年8月11日,匈牙利Magyar Nagydíj赛道,一名戴着象征巴西国旗颜色头盔的F1车手已经摘下了他无名指上可能干扰他比赛的婚戒。此时的赛道温度已经适合桑拿,但赛车里这个男人心中燃起的斗志比气温更高。与他人车合一的是那台红白相间的Mclaren MP4-6。
在低公害发动机诞生的30多年里,废气排放降至此前的百分之一,曾经“老爹”和孩子们发生过激烈冲突的现场至今仍有年轻人满身油污的摆弄着爱车。但本田拥趸们似乎感到昔日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性格在逐渐减弱,往昔令其引以为豪的产品稳定性优势因为供应商或设计不断出现问题,2015年回归F1赛场后的表现更是只能用糟糕形容。
幸好本田技研带来了新一代的TYPE R,它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造了7分50秒63的成绩,在它身后的是兰博基尼Gallardo LP560-4、宝马M4 Coupe、保时捷911 Turbo等等身价不菲的跑车。随之而来的是外界对本田技研为了刷圈速进行疯狂改装以及成绩作假的质疑,面对这些声音,项目负责人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我们近期会以更贴近原厂的状态再次测试,如果有人想要超越我们,那TYPE R必将反超”,这股执拗劲儿让我们又嗅到了当年的勇气,也教育了那些把两厢车更换一个格子座椅、换个夸张前后保险杠、在进气格栅上贴一个或三个英文字母就想和性能挂钩的品牌。
不过,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其实从品牌层面讲这样的转变无可厚非。归根结底,本田技研也是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更何况现在的经济环境也不允许车企不考虑成本制造那些疯狂的车型。或许说,顺应市场,制造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有机会再绽荣光。
其实,无论第一部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还是集公司全部研发心血结晶制造的传奇跑车NSX,本田的产品从不“任性”,每个产品无不是经过详细、准确市场调查后,摸准脉门对症下药的作品,正是因为满足了平凡人的需求,才有了这些经典。
或许,我们对这个被叫做本田技研的品牌抱有的那些独特情感是感动于本田宗一郎先生与每位本田技研成员身上那种永不服输、挑战权威与极限、一次次的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故事。那份为梦想而生、为梦想而活的精神才是令我们感动的源泉。这些我们在成长路上选择丢弃的包袱,他们直到今日仍旧背在身上并为之努力。
梦之回顾:
随着本田技研在曼岛TT上的夺冠,宗一郎制霸摩托车最高峰的梦想得以实现,但这只是他梦想中的一小部分。正是对于儿时梦想的不懈追求,令他进入了四轮汽车制造领域。这之后的成与败已不仅仅是宗一郎本人的荣辱,而是一个公司或者说是更多年轻人为梦想奋斗的故事。在这之后,本田技研继续挑战F1比赛。当然,宗一郎也并非是神,他的执拗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这个迷失的过程中,他意识到年轻人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也许是宗一郎一生中唯一的败绩,但将公司交给以河岛喜好为首的年轻人的决定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宗一郎本人的故事到此或许已经结束,而那个以他姓氏命名的品牌故事才刚刚开始。
对于一些车迷而言,有种动听的声音叫VTEC开启,有种信仰叫“一日本田、终身本田”、更有种品牌分类方法叫本田与非本田。出身贫寒、学历不高、战乱破坏、政治“迫害”,这是公司创始人的人生经历,也是这间颇有性格,被叫做本田技研的公司的故事......全文完(文/图 汽车之家 唐朝)